中醫(yī)古籍
  • 筆羅子

    《全國中草藥匯編》:筆羅子拼音注音Bǐ Luó Zǐ別名

    野枇杷、粗糠柴

    來源

    清風藤科筆羅子Meliosma rigida Sieb. et Zucc.,以根皮入藥。

    生境分布

    浙江、福建、臺灣、廣東、廣西。

    性味

    酸,平。

    功能主治

    解毒,利水,消腫。主治水腫腹脹,無名腫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1~3錢。外用鮮根皮適量,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藥大辭典》:筆羅子拼音注音Bǐ Luó Zǐ別名

    野枇杷(《中國樹木分類學》),粗糠柴、花木香(《中國經濟植物志》),山枇杷、毛鼻良(《湖南民間藥物資料》)。

    出處

    《湖南民間藥物資料》

    來源

    為清風藤科植物筆羅子果實。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溪邊、林緣或闊葉雜木林中及灌木叢內。分布浙江、福建、臺灣、廣東、廣西、湖南等地。

    原形態(tài)

    常綠小喬木,高約10米。樹干筆直,皮灰褐色;嫩枝粗壯,密生銹色柔毛。單葉互生,革質,倒披針形或橢圓形,長8~25厘米,寬3~5厘米,先端尖或鈍,基部楔形,全緣或上部疏生鋸齒,上面嫩時有毛,下面有銹色絨毛,側脈在背面顯明;葉柄長2.5~3厘米,有短毛。圓錐花序頂生,有銹色柔毛;花小,白色;萼片5;花瓣5;雄蕊5。核果近球形,基部傾斜,徑5~8毫米,萼宿存。花期5~6月。果期8月。

    化學成分

    樹皮含鞣質16.0%,葉含鞣質5.7%。

    功能主治

    《湖南民間藥物資料》:"治咳嗽、感冒,止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2~3錢。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筆羅子拼音注音Bǐ Luó Zǐ別名

    山枇杷、毛鼻良。

    英文名root-bark of Stiffleaf Meliosma出處

    出自《湖南民間藥物資料》

    來源

    藥材基源:為清風藤科植物筆羅子的果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eliosma rigida Sieb.et Zucc.

    采收和儲藏: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500m以下的闊葉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貴州、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筆羅子 喬木,高達7m。芽、幼枝、葉背中脈、花序均被誘色長絨毛。單葉;葉柄長1.5-4cm;葉片倒披針形或狹倒卵形,長8-25cm,寬2.5-4.5cm,先端漸尖或尾狀漸尖,基部漸狹楔形,全緣或中部以上有數個尖鋸齒,葉背被銹色柔毛;側脈每邊9-18條;革質。花兩性,圓錐花序頂生,主軸具3棱;萼片5或4,卵形或近圓形,有緣毛;花瓣5,白色,外面3片近圓形,直徑2-2.5mm,內面2片長約為花絲之半,2裂;光瑞具數緣毛;發(fā)育雄蕊長1.2-1.5mm;子房無毛。核果球形,直徑5-8mm;核球形,稍偏斜,具凸起細網紋。花期夏季,果期9-10月。

    性狀

    性狀鑒別 核果球形,直徑5-8mm。果核球形,稍偏斜,具凸起細網紋,中肋稍隆起。干后果實表面顯棕綠色。氣微。

    化學成分

    樹皮含鞣質16.0%。葉含鞣質5.7%。

    歸經

    肺經

    性味

    苦;平

    功能主治

    解表,止咳。主感冒;咳嗽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9g。

    各家論述

    《湖南民間藥物資料》:治咳嗽、感冒,止痛。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Cū Huī Dìnɡ來源藥材基源:為柄灰包科真菌毛柄釘灰包的子實體。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attarraea stevenii (Libosch.) Fr.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收,去雜質,曬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鹽堿灘草地上,秋......
  • 拼音注音Cū Pí Sōnɡ Luó別名天蓬草、云霧草、樹發(fā)七來源藥材基源:為松蘿科植物粗皮松蘿的地衣體。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Usnea montis-fuji Mot.采收和儲藏:夏、秋季從林中樹干上鏟下,除去雜質,扎成小把,曬干。生境分......
  • 拼音注音Cū Pí Wā別名癩皮蛙英文名toad出處始載于《中國藥用動物志》。來源藥材基源:為蛙科動物粗皮蛙的全體。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anarugosa (schlegel).采收和儲藏:夏季捕捉,捕得后,洗凈,鮮用或烘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
  • 拼音注音Cū Cāo Fènɡ Wěi Jué別名井口邊草[云南]來源蕨類鳳尾蕨科粗糙鳳尾蕨Pteris laeta Wall.,以全草入藥。生境分布西南地區(qū)。性味微苦、淡,寒。功能主治消炎止痢,舒筋接骨。主治慢性肝炎,痢疾;腰背痛,骨折。......
  • 拼音注音Cū Kānɡ Chái別名香桂樹、香檀、痢靈樹、呂宋楸莢粉[腺體粉末]來源大戟科野桐屬植物粗糠柴Mallotus philippinensis (Lam.)Muell.-Arg.,以果實表面的粉狀毛茸和根入藥。根隨時可采,腺毛及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