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肘后備急方》 治癬疥漆瘡諸惡瘡方第三十九

    (按∶此篇有文無標(biāo)題照目錄加)《短劇》,療?癬疥惡瘡方。

    水銀,礬石,蛇床子,黃連各二兩,四物搗,篩,以臘月豬膏七合,并下水銀攪萬度。

    不見水銀,膏成,敷瘡,并小兒頭瘡,良,襲慶宣加?茹一兩,療諸瘡,神驗(yàn)無比。

    姚,療?疥。

    雄黃一兩,黃連二兩,松脂二兩,發(fā)灰如彈丸。四物熔豬膏與松脂,合,熱搗,以敷瘡上,則大良。

    又療惡瘡粉方。

    水銀,黃連,胡粉,熬令黃,各二兩。下篩,粉瘡,瘡無汁者,唾和之。

    小兒身中惡瘡。

    取筍汁自澡洗,以筍殼作散,敷之效。

    人體生惡瘡,似火自爛。

    胡粉熬黑,黃柏,黃連,分等。下篩,粉之也。

    卒得惡瘡。

    蒼耳,桃皮作屑,納瘡中,佳。

    頭中惡瘡。

    胡粉,水銀,白松脂各二兩。臘月豬膏四兩,合松脂煎,以水銀,胡粉合研,以涂上。

    日再,胡洽云,療小兒頭面瘡。又一方,加黃連二兩,亦療得禿瘡。

    惡瘡雄黃膏方。

    雄黃,雌黃,并末,水銀各一兩。松脂二兩,豬脂半斤,亂發(fā)如雞子大,以上合煎,去滓。納水銀,敷瘡,日再。

    效方,惡瘡食肉雄黃散。

    雄黃六分,?茹,礬石各二分,末瘡中,日二。

    療瘡方,最去面上粉刺,方。

    黃連八分,糯米,赤小豆各五分,吳茱萸一分。胡粉,水銀各六分。搗黃連等。下篩,先于掌中,研水銀,使極細(xì),和藥使相入,以生麻油總稀稠得所,洗瘡拭干,敷之。但是瘡即療,神驗(yàn)不傳。

    甘家松脂膏,療熱瘡,尢嗍膿。不痂無瘢方。

    松脂,白膠香,薰陸香,各一兩,當(dāng)歸,蠟各一兩半。甘草一兩,并切豬脂,羊腎脂各半合許。生地黃汁亦半合,以松脂等末。納脂膏,地黃汁中,微火煎令黃,下臘絞去滓。涂布,貼瘡,極有驗(yàn),甘家秘不能傳。此是半劑。

    地黃膏,療一切瘡已潰者。及炙貼之無痂,生肉去膿神秘方。

    地黃汁一升,松脂二兩,薰陸香一兩,羊腎脂及牛酥。各如雞子大,先于地黃汁煎松脂及香,令消。即納羊脂酥,并更用蠟半雞子大,一時(shí)相和。緩火煎,水盡膏成。去滓,涂帛,貼瘡,日一二易,加故緋一片,亂發(fā)一雞子許大,療年深者,十余日即瘥,生肉秘法。

    婦人頰上瘡,瘥后每年又發(fā)。甘家秘方涂之,永瘥。

    黃礬石二兩,燒令汁盡。胡粉一兩,水銀一兩半。搗,篩,礬石,胡粉更篩,先以片許豬脂,于瓷器內(nèi),熟研水銀令消盡,更加豬脂,并礬石,胡粉,和使粘稠,洗面瘡以涂上,又別熬胡粉,令黃,涂膏訖,則敷此粉,數(shù)日即瘥,甘家用大驗(yàn)。

    療?瘡,但是腰腳已下名為?。此皆有蟲食之,蟲死即瘥,此方立驗(yàn)。

    醋泔淀一碗,大麻子一盞,白沙鹽末各一抄,和掩以敷瘡。干更敷,先溫泔凈洗,拭干,敷一二度,即瘥。孔如針穴,皆蟲食,大驗(yàn)。

    效方,惡瘡三十年不愈者。

    大黃,黃芩,黃連各一兩,為散,洗瘡凈,以粉之。日三,無不瘥。又黃柏分等,亦佳。

    葛氏,療白禿方。

    殺豬即取肚,破去屎,及熱以反拓頭上。須臾,蟲出著肚。若不盡,更作取,令無蟲即休。

    又方,末藜蘆,以臘月豬膏和涂之,五月漏蘆草,燒作灰,膏和使涂之。皆先用鹽湯洗,乃敷。

    又方,羊蹄草根,獨(dú)根者,勿見風(fēng)日,及婦女雞犬,以三年醋研和如泥,生布拭瘡令去,以敷之。

    姚方,以羊肉如作脯法,炙令香及熱,以榻上,不過三四日,瘥。

    又方,先以皂莢湯熱洗,拭干,以少油麻涂,再三,即瘥。

    附方《千金方》,治遍身風(fēng)癢生瘡疥。

    以蒺藜子苗,煮湯洗之。立瘥,《千金翼方》同。

    又方,茵陳蒿不計(jì)多少,煮濃汁洗之,立瘥。

    《千金翼方》,瘡癬初生或始痛癢。

    以姜黃敷之,妙。

    又方,嚼鹽,涂之,妙。

    又方,漏瘤瘡濕癬癢浸淫,日瘙癢不可忍,搔之。黃水出,瘥后復(fù)發(fā)。

    取羊蹄根去土,細(xì)切,搗以大醋和,凈洗敷上。一時(shí)間以冷水洗之,日一敷,瘥。若為末,敷之,妙。

    《外臺秘要》,治癬瘡方。

    取蟾蜍,燒灰末,以豬脂和,敷之。

    又方,治干癬,積年生痂,搔之黃水出,每逢陰雨即癢。

    用斑蝥半兩微炒為末,蜜調(diào)敷之。

    又治疥方。

    搗羊蹄根,和豬脂涂上,或著鹽少許,佳。

    《斗門方》,治疥癬。

    用藜蘆,細(xì)搗為末,以生油調(diào),敷之。

    王氏《博濟(jì)》,治疥癬滿身作瘡,不可治者。

    何首烏,艾,等分,以水煎令濃。于盆內(nèi)洗之,甚能解痛,生肌肉。

    《簡要濟(jì)眾》,治癬瘡久不瘥。

    羊蹄根,搗,絞取汁,用調(diào)膩粉少許。如膏,涂敷癬上,三五遍,即瘥。如干,即豬脂調(diào)和敷之。

    《鬼遺方》,治疥癬。

    松膠香,研細(xì),約酌入少輕粉,滾令勻,凡疥癬上,先用油涂了,擦末,一日便干,頑者三兩度。

    《圣惠方》,治癬濕癢。

    用楮葉半斤,細(xì)切,搗爛,敷癬上。

    楊氏《產(chǎn)乳》,療瘡疥。

    燒竹葉為末,以雞子白和之。涂上,不過三四次,立瘥。

    《十全方》,治疥瘡。

    巴豆十粒,火炮過黃色,去皮膜。右順手,研如面,入酥少許,膩粉少許。同研勻,爪破,以竹篦子點(diǎn)藥,不得落眼里及外腎上。如熏炙著外腎,以黃丹涂,甚妙。

    《經(jīng)驗(yàn)方》,治五般瘡癬。

    以韭根,炒存性,旋搗末,以豬脂油調(diào),敷之。三度,瘥。

    《千金方》,療漆瘡。

    用湯潰芒硝令濃,涂之。干即易之。

    譚氏,治漆瘡。

    漢椒湯洗之,即愈。

    《千金翼》,治漆瘡。

    羊乳敷之。

    《集驗(yàn)方》,治漆瘡。

    取蓮葉干者一斤,水一斗,煮取五升。洗瘡上,日再,瘥。

    《斗門方》,治漆咬。

    用韭葉研敷之,《食醫(yī)心鏡》同。

    《千金方》,主大人小兒,風(fēng)瘙癮疹,心迷悶方。

    巴豆二兩捶破,以水七升,煮取三升,以帛染拭之。

    《外臺秘要》,涂風(fēng)疹。

    取枳實(shí),以醋漬令濕,火炙令熱。適寒溫,用熨上,即消。

    《斗門方》,治癮疹。

    楝皮,濃煎,浴之。

    《梅師方》,治一切疹。

    以水煮枳殼為煎,涂之。干即又涂之。

    又方,以水煮芒硝涂之。

    又治風(fēng)癮疹方。

    以水煮蜂房,取二升,入芒硝,敷上。日五度,即瘥。

    《圣惠方》,治風(fēng)瘙癮疹。遍身癢成瘡。

    用蠶砂一升,水二斗,煮取一斗二升,去滓。溫?zé)岬盟?,以洗之,宜避風(fēng)。

    《千金翼》,療丹癮疹方。

    酪和鹽熱煮,以摩之手下消。

    又主大人小兒風(fēng)疹。

    茱萸一升,酒五升,煮取一升,帛染拭之。

    初虞世,治皮膚風(fēng)熱,遍身生癮疹。

    牛蒡子,浮萍等分。以薄荷湯調(diào)下二錢。日二服。

    《經(jīng)驗(yàn)后方》,治肺毒瘡如大風(fēng)疾綠云散。

    以桑葉好者,凈洗過。熟蒸一宿后,日干為末,水調(diào)二錢匕,服。

    肘后方,治卒得浸淫瘡轉(zhuǎn)有汁多起,心早治之,續(xù)身周匝則殺人。

    以雞冠血敷之,瘥。

    又方,療大人小兒,卒得月蝕方。

    于月望夕取兔屎,及納蝦蟆腹中,合燒為灰末,以敷瘡上,瘥。

    《集驗(yàn)方》,療月蝕瘡。

    虎頭骨二兩,搗碎,同豬脂一升,熬成膏,黃,取涂瘡上。

    《圣惠方》,治反花瘡。

    用馬齒莧一斤,燒作灰細(xì)研,豬脂調(diào)敷之。

    又方,治諸瘡?肉,如蟻出數(shù)寸。

    用硫黃一兩,細(xì)研,?肉上薄涂之,即便縮。

    《鬼遺方》,治一切瘡肉出。

    以烏梅燒為灰,研末,敷上,惡肉立盡,極妙。

    《簡要濟(jì)眾》方,敷瘡藥。

    黃藥子四兩為末,以冷水調(diào)敷瘡上,干即旋敷之。

    《兵部手集》,治服丹石人,有熱瘡,疼不可忍方,用紙環(huán)圍腫處,中心填硝石令滿匙,抄水淋之。覺其不熱,疼即止。

    治頭瘡,及諸熱瘡。

    先用醋少許,和水凈洗去痂,再用溫水洗?干。百草霜,細(xì)研,入膩粉少許,生油調(diào)涂,立愈。

    治惡瘡。

    唐人記其事云,江左嘗有商人,左膊上有瘡如人面,亦無它苦。商人戲滴酒口中,其面亦赤色,以物食之。亦能食,食多則寬。膊內(nèi)肉脹起,或不食之。則一臂痹,有善醫(yī)者。教其歷試諸藥,金石草木之類。悉試之無苦,至貝母,其瘡乃聚眉閉口,商人喜曰,此藥可治也。因以小筆筒毀其口,灌之,數(shù)日成痂,遂愈。然不知何疾也,謹(jǐn)按本經(jīng)主金瘡,此豈金瘡之類歟。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