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辨癥玉函》 大小便閉

    大小便之閉塞不通也人皆謂之火然火亦有陰陽之別陽火而成閉結人易知陰火而成閉結人難識也先言大便之閉寒邪火逼迫于大腸之中燒干大腸以致腸結而痛手按之不可近者必須用祛蕩之品而大瀉之否則邪留于腹中必變?yōu)樽d語發(fā)狂之癥矣此等之病乃陽火作崇也若夫腎水虧損不能滋潤于大腸以致糞如羊屎者往往有經(jīng)月而尚未便者雖覺急迫而終亦不甚忍至二三日而如前不相異老人多有此癥乃陰火作崇也陰火者相火乃虛火也腎火之有余實腎水之不足也若亦以下藥下之是因其陰虛而復虛之也去死不遠矣吾今定二方一治陽火一治陰火治陽火方名利火下導湯此方雖有大黃之行火麻之潤而仍以當歸為君則補多于下亦止因勢利導而終非過下亡陰也治陰火方名為升陽下陰湯此方之妙妙在熟地純陰之藥為君而佐之地榆蓯蓉火麻之潤尤妙用升麻升提清氣則穢濁自然下行又何必加入大黃之多事哉再言小便之閉塞小便之通在于膀胱之氣化膀胱乘于火邪則小便必點滴不通其癥必氣急面紅心欲嘔而胃作酸腹欲脹而腸欲斷兩目雙赤狂燥不寧此陽癥也茍或小便雖急而非點滴之不通氣不急面不紅目不痛腹脹而喜按胃安而難餐此陰癥也設不辨其陰陽而輕用開關之劑亦半死半生之道也夫陽癥易治而陰癥難治者何也亦不取陰癥而一辨明之耳蓋小便之通雖本于膀胱之氣化然膀胱畏火而又未嘗不喜火也多火則膀胱之氣化不及行無火則膀胱之氣化又不能行也膀胱之陰虛則水道已成水凍之窟又何能通陰寒之水哉故小便亦閉塞而不通也吾今亦立二方一治陽癥一治陰癥陽癥方名清水至神湯一劑即通車前利水而不走氣寄奴逐水而不傷陰升麻升提而反得下降之宜白果引入任督之路以瀉水之氣直入膀胱實有妙用也陰癥用益火濟水湯此方之妙妙在純是補陰而不去利水用肉桂之一味以轉陽和自然雪消春水冰泮而溝壑皆通也倘止去通水則膀胱愈寒必成牢不可破之堅城矣

    利火下導湯

    大黃(三錢)當歸(一兩)紅花(二錢)赤芍藥(三錢)濃樸(二錢)枳實(一錢)柴胡(八分)火麻子(三錢)水煎服

    升陽下陰湯

    熟地(一兩)當歸(五錢)地榆(一錢)火麻子(一錢)升麻(一錢)生地(五錢)麥冬(五錢)肉蓯蓉(五錢洗去鹽水)水煎好加入人乳半碗服

    清水至神湯

    薏仁(五錢)白果(十個)升麻(五分)車前子(一兩)澤瀉(三錢)劉寄奴(五錢)水煎服

    益火濟水湯

    熟地(一兩)山藥(五錢)茯苓(五錢)山茱萸(五錢)牛膝(三錢)肉桂(二錢)麥冬(五錢)車前子(三錢)薏仁(五錢)水煎服

更多中醫(yī)書籍
  •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作者:
  • 《圣濟總錄》(公元 1117 年)宋.太醫(yī)院編。二百卷。分 66 門,每門又分若干病證,闡述病因病理,詳述治法方藥,是北宋時期搜方較多的醫(yī)學全書。

    作者:
  • 作者:
    孫一奎
  • 作者:
  • 作者:
    未知
  • 作者:
  • 作者:
  • 《審視瑤函》(公元 1644 年)明.付仁宇(允科)[傅仁宇]著。六卷,首一卷。 先總論,次方論。論述 108 證及其治法方劑,并述眼科手術方法,附有醫(yī)案、圖說、歌括。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