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江蘇省中醫(yī)院(210029)
原載于《江蘇中醫(yī)》1994年第9期
疑難雜癥者,主要在疑難二字。疑:迷惑難解;難:困難、艱難。這是指辨證起來迷惑不解,治療起來很難解決的雜癥。所以一個能治療疑難雜癥而取得一定療效的,下愧是高明之醫(yī)--上工了。
筆者對疑難雜癥,很感興趣,但治療起來,總是難愜人意。經(jīng)常有人問我,用什么方法來對付它?回答是“一言難盡”。并非不肯講,乃是無從說起。但言其大略,亦未為不可。
應付疑難雜癥,主要的是掌握以下四點:
第一點,首先不要重視現(xiàn)象。如咳嗽的不必泥于咳嗽,失眠的不可泥于失眼,頭痛的不應泥于頭病……?!耙娞敌葜翁怠薄俺鲅恢寡?,正是處理疑難雜證的鑰匙。理由很簡單,中醫(yī)是治“證”而不治“病”的。例如《王旭高醫(yī)案·吐血門》,治吐血基本上都非止血藥,即使人們必用的炭,在39張?zhí)幏街袃H有13張中出現(xiàn),而且許多方中僅有一味,占全部方劑中的1/3。更其是尤姓的七診處方,沒有什么直接止血的藥味.真名符其實的“出血不止血”。它的形式固然如此,而其精神確是真正掌握了辨證論治。
第二點,務在多讀書。因為從歷代中醫(yī)古典中都可以得到靈感。僅憑你幾尺枯腸,是搜索不出靈感的。治療疑難雜癥,全部依靠特殊的靈感。例如我也遇到過這樣一個病號,鼻粘膜蒼白,滂淀清涕一如自來水,見風遇寒即倍形嚴重,脈細,舌苔薄白,人亦喜曖惡寒。從脫敏湯到桂枝湯甚至附桂八味,治來一無效果。正困厄于江郎才盡無能之際,憶及《續(xù)名醫(yī)類案·中寒》第三例病案,得到了啟發(fā)、靈感,取用葶藶大棗湯合人參瀉肺湯去人參,藥僅五劑,霍然而愈。
第三點,必需深入明了、分析以前的治療經(jīng)過,包括西醫(yī)的在內(nèi)。這樣既可明了用過而乏效的方藥,不使走重復之路。但更需要分析當時的病情背景。又可窺得藥后反應而得到反射出許多足供刻下辨證的極好根據(jù)。還可分析出由于錯誤的治療所造成的“?”,而且錯誤的治療導致疑難癥者很多很多。所以古人常有“不死于病而死于藥”的憾嘆。
第四點,一般疑難雜癥中的“戲藥”病,占有相當比例。“戲藥”見清·趙濂《醫(yī)門補要》(卷上),謂:“有病日久,初服此醫(yī)之方一二劑,頗效,再服則不效。又延彼醫(yī),不問藥對癥與不對癥,初服一二帖亦效,再服又不效。及屢更數(shù)十醫(yī),皆如此。為戲藥,終不治?!壁w氏雖然準確地認識了,提出了這個病,可惜對病因機制及治療,只字未提,僅僅留下了一個懸案。筆者的對付,是實證,學游擊戰(zhàn)戰(zhàn)術(shù),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也就是每一次復診換一套方劑。虛證,當要大補原氣,可以目為輕癥的“離魂癥”。但在這時虛實之辨必須準確,否則出入太大,為害亦大。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江蘇省中醫(yī)院(210029)
原載于《江蘇中醫(yī)》1994年第9期
疑難雜癥者,主要在疑難二字。疑:迷惑難解;難:困難、艱難。這是指辨證起來迷惑不解,治療起來很難解決的雜癥。所以一個能治療疑難雜癥而取得一定療效的,下愧是高明之醫(yī)--上工了。
筆者對疑難雜癥,很感興趣,但治療起來,總是難愜人意。經(jīng)常有人問我,用什么方法來對付它?回答是“一言難盡”。并非不肯講,乃是無從說起。但言其大略,亦未為不可。
應付疑難雜癥,主要的是掌握以下四點:
第一點,首先不要重視現(xiàn)象。如咳嗽的不必泥于咳嗽,失眠的不可泥于失眼,頭痛的不應泥于頭病……?!耙娞敌葜翁怠薄俺鲅恢寡?,正是處理疑難雜證的鑰匙。理由很簡單,中醫(yī)是治“證”而不治“病”的。例如《王旭高醫(yī)案·吐血門》,治吐血基本上都非止血藥,即使人們必用的炭,在39張?zhí)幏街袃H有13張中出現(xiàn),而且許多方中僅有一味,占全部方劑中的1/3。更其是尤姓的七診處方,沒有什么直接止血的藥味.真名符其實的“出血不止血”。它的形式固然如此,而其精神確是真正掌握了辨證論治。
第二點,務在多讀書。因為從歷代中醫(yī)古典中都可以得到靈感。僅憑你幾尺枯腸,是搜索不出靈感的。治療疑難雜癥,全部依靠特殊的靈感。例如我也遇到過這樣一個病號,鼻粘膜蒼白,滂淀清涕一如自來水,見風遇寒即倍形嚴重,脈細,舌苔薄白,人亦喜曖惡寒。從脫敏湯到桂枝湯甚至附桂八味,治來一無效果。正困厄于江郎才盡無能之際,憶及《續(xù)名醫(yī)類案·中寒》第三例病案,得到了啟發(fā)、靈感,取用葶藶大棗湯合人參瀉肺湯去人參,藥僅五劑,霍然而愈。
第三點,必需深入明了、分析以前的治療經(jīng)過,包括西醫(yī)的在內(nèi)。這樣既可明了用過而乏效的方藥,不使走重復之路。但更需要分析當時的病情背景。又可窺得藥后反應而得到反射出許多足供刻下辨證的極好根據(jù)。還可分析出由于錯誤的治療所造成的“?”,而且錯誤的治療導致疑難癥者很多很多。所以古人常有“不死于病而死于藥”的憾嘆。
第四點,一般疑難雜癥中的“戲藥”病,占有相當比例。“戲藥”見清·趙濂《醫(yī)門補要》(卷上),謂:“有病日久,初服此醫(yī)之方一二劑,頗效,再服則不效。又延彼醫(yī),不問藥對癥與不對癥,初服一二帖亦效,再服又不效。及屢更數(shù)十醫(yī),皆如此。為戲藥,終不治?!壁w氏雖然準確地認識了,提出了這個病,可惜對病因機制及治療,只字未提,僅僅留下了一個懸案。筆者的對付,是實證,學游擊戰(zhàn)戰(zhàn)術(shù),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也就是每一次復診換一套方劑。虛證,當要大補原氣,可以目為輕癥的“離魂癥”。但在這時虛實之辨必須準確,否則出入太大,為害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