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傷寒大吐下之后,極虛,復(fù)極汗出者,其水郁以發(fā)其汗者,因得噦。所以然者,胃中寒冷故也。傷寒噦而腹?jié)M者,視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陽明病能食,下之不解,其人不能食,攻其熱必噦,所以噦者,胃中虛冷故也。又病患本虛,伏熱在胃,則胸滿,胸滿則氣逆,氣逆不可攻其熱,攻其熱必噦。
《普濟(jì)方》(公元 1406 年)明.朱橚等撰。 共168卷。凡 1960 論,2175 類、778 法、61739 方 239 圖。 收載方劑最多。《本草綱目》中附方有不少是從此書采錄的。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傷寒大吐下之后,極虛,復(fù)極汗出者,其水郁以發(fā)其汗者,因得噦。所以然者,胃中寒冷故也。傷寒噦而腹?jié)M者,視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陽明病能食,下之不解,其人不能食,攻其熱必噦,所以噦者,胃中虛冷故也。又病患本虛,伏熱在胃,則胸滿,胸滿則氣逆,氣逆不可攻其熱,攻其熱必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