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唾血者,由傷損肺所為。肺者,為五臟上蓋,易為傷損,若為熱氣所加,則唾血。唾上如紅縷者,此傷肺也;脅下痛,唾鮮血者,此傷肝。
關上脈微芤,則唾血。脈沉弱者生,牢實者死。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yǎng)宣導,今附于后。
《養(yǎng)生方·導引法》云∶伸兩腳,兩手指著足五指上,愈腰折不能低著。若唾血,久疼長伸兩腳,以兩手捉足五指七遍。愈腰折不能低仰,若唾血、久疼、血病。久行,身則可卷轉也。
《溫疫論》(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溫病條辨》(公元 1798 年)清.吳瑭(鞠通)著。六卷。依據葉桂的溫熱病學說,明確溫病分三焦傳變、闡述風溫、溫毒、暑溫、濕溫等病證的治療,條理分明。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唾血者,由傷損肺所為。肺者,為五臟上蓋,易為傷損,若為熱氣所加,則唾血。唾上如紅縷者,此傷肺也;脅下痛,唾鮮血者,此傷肝。
關上脈微芤,則唾血。脈沉弱者生,牢實者死。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yǎng)宣導,今附于后。
《養(yǎng)生方·導引法》云∶伸兩腳,兩手指著足五指上,愈腰折不能低著。若唾血,久疼長伸兩腳,以兩手捉足五指七遍。愈腰折不能低仰,若唾血、久疼、血病。久行,身則可卷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