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凡患耳中策策痛者,皆是風(fēng)入于腎之經(jīng)也。不治,流入腎,則卒然變脊強背直成痙也。
若因痛而腫,生癰癤,膿潰邪氣歇,則不成痙。所以然者,足少陰為腎之經(jīng),宗脈之所聚,其氣通于耳。上焦有風(fēng)邪,入于頭腦,流至耳內(nèi),與氣相擊,故耳中痛。耳為腎候,其氣相通,腎候腰脊,主骨髓,故邪流入腎,脊強背直。
《本草從新》(公元 1757 年)清.吳儀洛(遵程)著。 十八卷。以《本草備要》為依據(jù),一部分照舊,一部分增改,較為完善 。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凡患耳中策策痛者,皆是風(fēng)入于腎之經(jīng)也。不治,流入腎,則卒然變脊強背直成痙也。
若因痛而腫,生癰癤,膿潰邪氣歇,則不成痙。所以然者,足少陰為腎之經(jīng),宗脈之所聚,其氣通于耳。上焦有風(fēng)邪,入于頭腦,流至耳內(nèi),與氣相擊,故耳中痛。耳為腎候,其氣相通,腎候腰脊,主骨髓,故邪流入腎,脊強背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