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王爛瘡者,由腑臟實熱,皮膚虛,而受風濕,與熱相搏,故初起作瘭漿,漸漸王爛,汁流浸潰爛,故名王爛瘡也。亦名王灼瘡,其初作 漿,如湯火所灼也。又名洪燭瘡,初生如沸湯灑,作瘭漿,赤爛如火燭,故名洪燭也。
(公元 682 年)唐.孫思邈著。三十卷。是《千金要方》的補編,主要內(nèi)容有藥物、傷寒、婦人、小兒 、雜病、色脈、針灸等,傷寒部分增加了張仲景《傷寒論》別本,更為珍貴。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王爛瘡者,由腑臟實熱,皮膚虛,而受風濕,與熱相搏,故初起作瘭漿,漸漸王爛,汁流浸潰爛,故名王爛瘡也。亦名王灼瘡,其初作 漿,如湯火所灼也。又名洪燭瘡,初生如沸湯灑,作瘭漿,赤爛如火燭,故名洪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