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大生地(二錢) 麥冬(一錢二分) 生甘草(五分) 元參(錢半) 貝母(八分去心) 丹皮(八分) 薄荷(五分) 炒白芍(八分) 不用引質(zhì)虛.加大熟地.或生熟地并用.熱甚.加連翹.去白芍.燥甚.加天冬茯苓.如有內(nèi)熱及發(fā)熱.不必投表藥.照方服去.其熱自除.吹藥方.
青果炭(二錢) 黃柏(一錢) 川貝母(一錢) 冰片(五分) 兒茶(一錢) 薄荷葉(一錢) 鳳凰衣(五分)
各研細(xì)末.再入乳缽內(nèi)和勻.加冰片乳細(xì).
喉間起白所切忌藥味.
麻黃(誤用咽啞不可救) 桑白皮(肺已虛不宜瀉) 紫荊皮(破血不可用) 防風(fēng)(不可用) 杏仁(苦降更不宜) 牛蒡子(能通十二經(jīng)不可用) 山豆根(不可用) 黃芩(過清涼) 射干(妄用即?。?花粉(不可用) 羌活(過發(fā)表切不可用) 桔梗(肺虛不宜升) 荊芥(不可用)
(公元 1150 年)宋.劉昉(方明)著。四十卷。論病源形色、初生病及小兒各科疾病,分為 40 門,每門又各分子目。
《幼幼集成》(公元 1750 年)清.陳復(fù)正(飛霞)著。六卷。辨驚風(fēng)及對小兒勿濫用寒涼,以免傷敗脾胃等,均有較好見解。闡述小兒病的病因治療比較詳備。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大生地(二錢) 麥冬(一錢二分) 生甘草(五分) 元參(錢半) 貝母(八分去心) 丹皮(八分) 薄荷(五分) 炒白芍(八分) 不用引質(zhì)虛.加大熟地.或生熟地并用.熱甚.加連翹.去白芍.燥甚.加天冬茯苓.如有內(nèi)熱及發(fā)熱.不必投表藥.照方服去.其熱自除.吹藥方.
青果炭(二錢) 黃柏(一錢) 川貝母(一錢) 冰片(五分) 兒茶(一錢) 薄荷葉(一錢) 鳳凰衣(五分)
各研細(xì)末.再入乳缽內(nèi)和勻.加冰片乳細(xì).
喉間起白所切忌藥味.
麻黃(誤用咽啞不可救) 桑白皮(肺已虛不宜瀉) 紫荊皮(破血不可用) 防風(fēng)(不可用) 杏仁(苦降更不宜) 牛蒡子(能通十二經(jīng)不可用) 山豆根(不可用) 黃芩(過清涼) 射干(妄用即?。?花粉(不可用) 羌活(過發(fā)表切不可用) 桔梗(肺虛不宜升) 荊芥(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