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重樓玉鑰續(xù)編》 選方

    作者: 方成培

    升麻湯治喉中痛閉塞不通。

    升麻(一兩) 木通(一兩) 杏仁(五錢) 芍藥(三分) 羚羊角(三分) 射干(三分) 絡(luò)石(三分)

    上為末,每服三錢,竹葉七片,水煎溫服。

    黃柏湯治尸咽喉閉塞生瘡,及干嘔頭痛食不下。

    黃柏(炙五錢) 木通(一兩) 升麻(一兩) 玄參(一兩) 麥冬(兩半) 竹茹(三分) 前胡(三分)大青(三分)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煎去渣,入芒硝一錢,攪勻服。如鼻中有瘡,以生地汁少許,滴入鼻中,日三五度,不計(jì)時(shí)候。如欲通利,加芒硝。不欲利者去之可也。

    捻金方治咽喉走馬喉痹,腦內(nèi)生癰。

    雄黃 藜蘆 牙皂(去皮子等分)。

    上為細(xì)末。先噙水一口,用藥一米許,搐鼻中,即吐去涎,少時(shí)見效。

    射干湯治喉中如有物妨悶,善太息,口苦。

    射干 升麻 紫菀 百合(各五錢) 赤苓 桔梗(各三錢) 木通(一兩)

    可為末。每服三錢,食后溫服。如欲通利,加樸硝一錢。

    喉痹飲統(tǒng)治一切喉痹。

    桔梗 僵蠶 玄參 貝母 牛蒡子 荊芥 薄荷 天花粉 甘草 前胡 忍冬 燈心

    清靈膏專治喉癬。

    薄荷(三錢) 川貝母(一錢) 甘草(六分) 玉丹(二錢) 元丹(一錢) 冰片(三分)百草霜(六分)

    上為末。蜜調(diào)噙化,隨津唾咽之。

    防風(fēng)湯治唇生核。

    防風(fēng) 黃芩 前胡 知母 干地黃 玄參 升麻 大黃(炒) 桔梗 本 甘草(炙) 麥冬 梔子 獨(dú)活(各五錢) 菊花(一兩)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煎,于食后溫服,日服三次。

    金丹(吹藥上等) 統(tǒng)治一切喉癥,消痰利腫如神。

    槍硝(一錢或八分) 生蒲黃(四分) 牙皂 分半 白僵蠶(一錢) 冰片(一分)

    上為極細(xì)末。瓷瓶收固,勿令走氣。

    碧丹(次藥)

    百草霜(匙半) 甘草灰(三匙) 冰片(五厘) 元丹(一厘) 玉丹(三分) 薄荷(去筋,多少合宜。)

    上為細(xì)末。瓷瓶收固。春夏薄荷多,玉丹少,秋冬玉丹多薄荷少。欲出痰,加制牙皂少許。凡喉痹初起,金丹不宜多用,其性善走,功能達(dá)內(nèi),輕癥則不能勝藥矣。碧丹消痰清熱,祛風(fēng)解毒,開喉閉,出痰涎最效。不比金丹迅利。凡喉癰乳蛾等輕癥,祗用碧丹,重癥金碧合用。初起碧九金一,吹過五管后,碧七金三。癥重方用金碧各半。痰涎上壅時(shí),金六碧四。因病之重輕,定藥之多寡,無得疏忽,最宜斟酌。無痰莫浪用,此皆仙方禁劑也。

    再又效方

    碧丹(二分) 元丹(一厘) 薄荷(二分) 冰片(一分) 百草霜(五厘) 牙硝(三分) 甘草(一分)硼砂(五厘)

    共研細(xì)末,收貯勿泄氣。

    制玉丹法明礬碎如豆大,入傾銀罐內(nèi),火 不住手?jǐn)?,無塊為度。次用好硝打碎,徐徐投下十分之二三,又用官硼砂打碎,亦投下十分之三,少頃再投入生礬,俟烊化復(fù)如前,投硝硼,如是漸增,直待鋪起罐口,高發(fā)如饅頭樣方止。然后駕生炭火煉至礬枯,用凈瓦一片,覆罐上,片時(shí),取出將牛黃真者少許,水五六匙和之,即以匙杪滴丹上,將罐仍入火,烘干取下,連罐并瓦覆在潔凈地上,用紙蓋好,再用瓦覆之,過七日,收取。選留輕松無豎紋者用之,佳。

    制元丹法取肥白燈草,將水濕透,用竹筆套完固者,以水濕之,將濕紙塞緊一頭,納燈草于管中,以筋筑實(shí)至滿,濕紙封塞,入火 之。俟煙絕管紅取出,放濕磚上,碗覆,待冷剝?nèi)ネ饷婀芑?,兩頭紙灰,取內(nèi)中燈草灰黑色成團(tuán)者。

    雪梅丹

    取大青梅,不拘多少,劈開,去核。將明礬入內(nèi),以竹簽釘住,武火 梅燼,勿用。止用白礬,輕白如膩粉者,佳。用以出涎清痰甚捷。岫云山人曰∶雪梅丹,功并角藥,而和平過之且簡(jiǎn)易便于修合洵秘方也。

    牙痛仙方(即圣功丹)

    硼砂(五分) 蒲黃(一錢) 人中白(一錢) 黃柏(一錢) 青黛(一錢) 兒茶(一錢) 馬勃(一錢)甘草節(jié)(八分) 冰片(五厘) 麝香(五厘) 僵蠶(五厘)

    上十一味,窳細(xì)收貯。每用時(shí),先以水漱口凈,然后吹藥數(shù)次,即愈矣。岫云山人曰∶此方之妙,可比人中白散,而其效過之,余故名之為圣功丹。

    捷妙丹統(tǒng)治牙疳口瘡,口角流涎,爛喉癬,喉瘡等癥。

    兒茶(一錢) 黃柏(一錢) 五倍子(一錢二分) 薄荷(一錢五分) 青黛(八分) 貝母(一錢)冰片(二分)

    上為末,收回,每吹少許即愈。樞扶氏曰∶此方乃自制,每用輒效,故錄傳之,以濟(jì)世人。

    雄黃解毒丸治急喉痹已死者,猶可治。

    雄黃 郁金(各一兩) 巴豆(十四粒,凈)

    共為末。醋煮面糊為丸,綠豆大。每服七丸,清茶送下。吐去痰涎立效。如已死者,挖開口研灌之。此羅太無神方也?!蹲C治匯補(bǔ)》加白僵蠶二錢 芒硝五錢尤妙。

    孫押班神方

    牙皂 明礬 川連

    上各等分新瓦焙為末。每用五分,吸喉中,立愈。

    又秘方

    取明礬五錢,研末,置鐵刀頭上,將蜘蛛七個(gè)入礬內(nèi),刀下以炭火熔礬,以枯為度。共和為末,每用一字,吹喉中,吐出稠痰,立效。蜘蛛取大腹有蒼黃膿者,佳。

    又快捷方式驗(yàn)方喉閉乳蛾皆治。

    鮮土牛膝根一握,艾葉七片,搗和取汁,入人乳數(shù)匙,灌鼻孔中。須臾,必有痰涎從口鼻而出,神效無比。

    一方無艾葉。

    口疳良藥方

    兒茶(一分半) 薄荷(三分) 生甘草(半分) 真珠(五厘) 白芷(二厘半) 冰片(三厘)黃柏(一厘) 龍骨(醋 ,二厘)

    上為末。吹患處神效。初起熱甚,倍薄荷。腫痛,倍白芷。久病多加真珠、兒茶、龍骨,即長(zhǎng)肉。痘疹后去龍骨、黃柏加牛黃。疳重加滴乳香、朱砂各少許。

    碧雪散專治積熱,口舌生瘡,兼治喉癬。

    寒水石 石膏 馬牙硝 芒硝 樸硝 硝石

    上各等分,用甘草湯,入六味,火熬令熔。再入青黛,和勻,傾出,候冷即成霜矣。研細(xì)收固。每用少許噙化,喉痹則以竹管吹入。

    黃袍散治一切口疳。

    真黃柏(三錢) 川黃連(三錢) 蘇薄荷(一兩) 生甘草(三錢) 冰片(少許)

    緣袍散治口疳腐爛。

    上銅青(一錢) 白芷(一錢) 甘草(五分)

    上為細(xì)末同黃袍散吹之。

    菊霜(一名元女丹) 專治風(fēng)火牙痛。

    防風(fēng) 羌活 石膏 川芎 川黃連 荊芥 玄參 甘草 黃柏 槐角 連翹 黃芩 甘菊花 薄荷 白芷

    上十五味,各二錢,共為粗末。另將甘草五錢,煎水入藥,拌勻。須要干濕得中,放銅杓內(nèi),再用潮腦六錢,勻,灑藥上,凈碗蓋好,鹽泥固封,微火升三炷香,切忌武火,恐其焦灼。升足,取碗底白霜,瓷瓶收緊,勿使見風(fēng)走氣。其升過藥仍可拌甘草水,加潮腦,根據(jù)法再升一次。每用三五厘,擦痛處,以涎出為度。擦過三次,可保永不再發(fā)。

    蟲牙升藥治蟲牙最效。

    川椒末 樟腦(等分)

    上放銅杓內(nèi),茶盞蓋密,稠面糊口封固,安爐上,微火升之,覺樟腦氣透出即取起,置地上,候冷,揭開掃取盞底者,收固,勿走風(fēng)泄氣。每用少許,塞痛處,立止。

    貼牙妙方

    黃柏(煎汁去渣) 龍骨(入黃柏汁內(nèi)煮干窳極細(xì)) 杭粉 山梔(各五錢) 麝香(五分)

    先將黃蠟一兩,熔了入前藥,和勻,攤絹上,貼牙上一夜,取下。凡黑處即是毒也,甚效。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