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定位] 在面部,目內眥角稍上方凹陷處。
[解剖] 在眶內緣瞼內側韌帶中,深部為眼內直?。挥袃缺{動、靜脈和滑車上下動、靜脈,深層上方有眼動、靜脈本干;布有滑車上、下神經(jīng),深層為眼神經(jīng),上方為鼻睫神經(jīng)。
[主治] 目赤腫痛,流淚,視物不明,目眩,近視,夜盲,色盲。
[配伍] 配球后、光明治視目不明。
[刺灸法] 囑患者閉目,醫(yī)者左手輕推眼球向外側固定,左手緩慢進針,緊靠眶緣直刺0.5~1寸。不捻轉,不提插(或只輕微地捻轉和提插)。出針后按壓針孔片刻,以防出血。本穴禁灸。
[附注] 手足太陽、足陽明、陰蹺、陽蹺五脈交會穴。(《素問·氣府論·注》)
2007年07月10日 發(fā)布
《藥品注冊管理辦法》于2007年6月18日經(jīng)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局務會審議通過,現(xiàn)予公布,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
局長:邵明立
二○○七年七月十日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定位] 在面部,目內眥角稍上方凹陷處。
[解剖] 在眶內緣瞼內側韌帶中,深部為眼內直?。挥袃缺{動、靜脈和滑車上下動、靜脈,深層上方有眼動、靜脈本干;布有滑車上、下神經(jīng),深層為眼神經(jīng),上方為鼻睫神經(jīng)。
[主治] 目赤腫痛,流淚,視物不明,目眩,近視,夜盲,色盲。
[配伍] 配球后、光明治視目不明。
[刺灸法] 囑患者閉目,醫(yī)者左手輕推眼球向外側固定,左手緩慢進針,緊靠眶緣直刺0.5~1寸。不捻轉,不提插(或只輕微地捻轉和提插)。出針后按壓針孔片刻,以防出血。本穴禁灸。
[附注] 手足太陽、足陽明、陰蹺、陽蹺五脈交會穴。(《素問·氣府論·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