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定位] 在側腹部,當髂前上棘的前下方,五樞前下0.5寸。
[解剖] 在髂前上棘前內方,有腹內、外斜肌及腹橫??;有旋髂淺、深動、靜脈;布有髂腹股溝神經。
[主治] 腰胯痛,少腹痛,陰挺,疝氣,帶下,月經不調,水腫。
[配伍] 配百會、氣海、足三里、三陰交治氣虛下陷之陰挺或帶下癥;配五樞、帶脈、中極、太沖、三陰交治卵巢囊腫、閉經;配橫骨、沖門、氣沖、大敦治疝氣。
[刺灸法] 向前下方斜刺0.8~1.5寸;可灸。
[附注] 足少陽、帶脈之會。
(公元 588 年)劉宋,雷斅著。三卷。是論述藥物加工制作的專書。原書已佚,其內容散見于《證類本草》中,近人有輯本。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定位] 在側腹部,當髂前上棘的前下方,五樞前下0.5寸。
[解剖] 在髂前上棘前內方,有腹內、外斜肌及腹橫??;有旋髂淺、深動、靜脈;布有髂腹股溝神經。
[主治] 腰胯痛,少腹痛,陰挺,疝氣,帶下,月經不調,水腫。
[配伍] 配百會、氣海、足三里、三陰交治氣虛下陷之陰挺或帶下癥;配五樞、帶脈、中極、太沖、三陰交治卵巢囊腫、閉經;配橫骨、沖門、氣沖、大敦治疝氣。
[刺灸法] 向前下方斜刺0.8~1.5寸;可灸。
[附注] 足少陽、帶脈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