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白茯苓三十斤,去皮薄切,曝干蒸之,以湯淋去苦味,淋之不止,其汁當甜,乃曝干篩末,用酒三石,蜜三升相和,置甕攪之百匝,密封勿泄氣。冬五十日,夏二十五日。酥自浮出酒上,掠去,其味極甘美。作掌大塊,空室中陰干,色赤如棗,饑時食一枚,酒送之,終日不食,名神仙度世云。
作者:太平惠民和劑局所 朝代:初刊于宋?元豐年間 年份:公元1078年-1085年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公元 1151 年)宋.陳師文等撰。十卷。收集當時醫(yī)家及民間常用有效方劑,劑型多用丸散,便于服用保存,是當時的配方手冊。
《湯頭歌訣》(公元 1694 年? )清.汪昂(讱庵)著。一卷。按照《醫(yī)方集解》分門,把方劑的組成主治等編成歌訣,以便記誦運用。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白茯苓三十斤,去皮薄切,曝干蒸之,以湯淋去苦味,淋之不止,其汁當甜,乃曝干篩末,用酒三石,蜜三升相和,置甕攪之百匝,密封勿泄氣。冬五十日,夏二十五日。酥自浮出酒上,掠去,其味極甘美。作掌大塊,空室中陰干,色赤如棗,饑時食一枚,酒送之,終日不食,名神仙度世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