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例一首 方二首)
例曰∶大法春宜吐,凡服吐藥,中病便止,不必盡劑也。
病如桂枝證,頭不痛項不強,而脈寸口浮,胸中硬滿,氣上沖咽喉不得息者,此以內(nèi)有久病胸上諸寒,胸中郁郁而痛不能食,欲得使人按之,反有涎出,下利日十余行,而其人脈少陰病,飲食入口即吐,心中慍慍然欲吐,復(fù)不能吐者,宜吐之,宿食在上脘宜吐之。
病手足逆冷脈乍結(jié)者,客氣在胸中,心下滿而煩,饑不能食者,以病在胸中,宜吐之。
(公元 1231 年)金.李杲(東垣、明之)著。二卷。辨外惑、內(nèi)傷的區(qū)別。凡精神刺激、飲食不調(diào)等引起的疾病為內(nèi) 傷病,其治療著重于調(diào)理脾胃、說明與六淫外感病的證治有別。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例一首 方二首)
例曰∶大法春宜吐,凡服吐藥,中病便止,不必盡劑也。
病如桂枝證,頭不痛項不強,而脈寸口浮,胸中硬滿,氣上沖咽喉不得息者,此以內(nèi)有久病胸上諸寒,胸中郁郁而痛不能食,欲得使人按之,反有涎出,下利日十余行,而其人脈少陰病,飲食入口即吐,心中慍慍然欲吐,復(fù)不能吐者,宜吐之,宿食在上脘宜吐之。
病手足逆冷脈乍結(jié)者,客氣在胸中,心下滿而煩,饑不能食者,以病在胸中,宜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