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查古籍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圣濟總錄》(公元 1117 年)宋.太醫(yī)院編。二百卷。分 66 門,每門又分若干病證,闡述病因病理,詳述治法方藥,是北宋時期搜方較多的醫(yī)學全書。
《審視瑤函》(公元 1644 年)明.付仁宇(允科)[傅仁宇]著。六卷,首一卷。 先總論,次方論。論述 108 證及其治法方劑,并述眼科手術方法,附有醫(yī)案、圖說、歌括。
【本經(jīng)】茵陳。味苦平。主風濕寒熱,邪氣,熱結黃疸。久服輕身,益氣耐老。生邱陵阪岸上。
味苦,微寒,入足太陰脾、足太陽膀胱經(jīng)。利水道而瀉濕淫,消瘀熱而退黃疸。
《傷寒》茵陳蒿湯,茵陳蒿六兩,梔子十四枚,劈,大黃二兩。治太陰病,身黃腹?jié)M,小便不利者。以己土濕陷,木郁熱生,濕熱傳于膀胱,水竅不開,淫溢經(jīng)絡,郁蒸而發(fā)黃色者。茵陳利水而除濕,梔子、大黃,瀉熱而消瘀也。
《金匱》茵陳五苓散,茵陳蒿末十分,五苓散五分。治病黃疸,茵陳行經(jīng)而瀉濕,五苓利水而開癃也。
茵陳通達經(jīng)絡,滲泄膀胱,性專去濕,故治發(fā)黃,并浴瘡疥瘙癢之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