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地震災后常見病多發(fā)病中醫(yī)藥治療手冊》 十七、小兒哮喘

    小兒支氣管哮主要是由嗜酸細胞、肥大細胞等共同參與的慢性氣道炎癥,是兒科常見病,臨床以反復發(fā)作性喘憋,呼吸困難,咳嗽,胸悶為主要癥狀。

    (一)發(fā)作期

    1.寒喘

    主癥:咳喘痰鳴,痰涎清稀,舌淡苔白脈浮緊。,

    (1)中成藥:選用小青龍口服液、桂龍咳喘寧等。

    (2)基本方藥:射干麻杏石甘湯家、加減。、射干、麻黃、杏仁、生石膏、桑白皮、葶藶子、蘇子等。

    2.熱喘

    癥狀:喘咳痰鳴,痰稠色黃,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

    (1)中成藥:小兒咳喘寧口服液。

    (2)基本方藥:麻杏石甘湯加減。炙麻黃、杏仁、生石膏、射干、地龍、蘇子、葶藶子、萊菔子、青黛、蛤粉、白果。

    (二)緩解期

    1.肺脾氣虛

    主癥:倦怠乏力,納少便溏,汗多易感冒,舌淡苔白,脈細弱。

    (1)中成藥:玉屏風顆粒。

    (2)基本方藥:六君子湯合玉屏風散加減,黃芪、黨參、白術、茯苓、陳皮、半夏、防風、浮小麥、生牡蠣。

    2.脾腎兩虛

    主癥:形寒肢冷,活動氣喘,舌淡苔薄白,脈沉細。

    (1)中成藥:選用金匱腎氣丸,槐杞黃顆粒、固本咳喘片。

    (2)基本方藥:金匱腎氣丸加減,附子、肉桂、熟地、山芋肉、山藥、補骨脂、仙靈脾、胡桃肉、五味子。

    3.肺腎陰虛

    主癥:顴紅多汗,五心煩熱,舌紅少津,脈細數(shù)。

    (1)中成藥:麥味地黃丸。

    (2)基本方藥:麥味地黃湯加減,生地、麥冬、生山藥、山芋肉、百合、烏梅、五味子、川貝母。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