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蘆竹瀝

    《中藥大辭典》:蘆竹瀝拼音注音Lú Zhú Lì出處

    《重慶草藥》

    來源

    為禾本科植物蘆竹莖稈經(jīng)燒炙而瀝出的液汁。

    性味

    《重慶草藥》:"味苦,性寒,無毒。"

    功能主治

    《重慶草藥》:"治小兒高燒驚風(fēng)。"

    用法用量

    內(nèi)服:開水沖。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蘆竹瀝拼音注音Lú Zhú Lì英文名Giantreed juice出處

    出自《重慶草藥》。

    來源

    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蘆竹莖稈經(jīng)燒炙而瀝出的液汁。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Arundo donax L.

    采收和儲(chǔ)藏:取鮮蘆竹竿,截成30-50cm長,兩端去節(jié),劈開,架起,中部用火烤之,兩端即有液汁流出,以器盛之。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溪旁及屋邊較潮濕的深厚的土壤處。

    資源分布:分布于西南、華南及江蘇、浙江、湖南等地。

    原形態(tài)

    蘆竹,多年生草本。具根莖,須根粗壯。稈直立,高2-6m,徑1-1.5cm,常具分枝。葉鞘較節(jié)間為長,無毛或其頸部具長柔毛,葉舌膜質(zhì),截平,長約1.5mm,先端具短細(xì)毛;葉片扁平,長30-60cm,寬2-5cm,嫩時(shí)表面及邊緣微粗糙。圓錐花序較緊密,長30-60cm,分枝稠密,斜向上升,小穗含2-4花;穎披針形,長8-10mm,具3-5脈;外稃亦具3-5脈,中脈延伸成長1-2mm的短芒,背面中部以下密被略短于稃體的白柔毛,基盤長約0.5mm,內(nèi)稃長約為外稃的一半?;ㄆ?0-12月。

    性味

    苦;寒

    功能主治

    清熱鎮(zhèn)驚。主小兒高熱驚風(fēng)

    用法用量

    內(nèi)服:開水沖,15-30g。

    各家論述

    《重慶草藥》:治小兒高燒驚風(fēng)。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ái Pāo別名白泡兒、白草莓、白蒲草來源薔薇科白藨Fragaria nilgeerensis Schlecht.,以全草入藥。生境分布云南。性味苦,涼。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續(xù)筋接骨。治風(fēng)熱咳嗽,百日咳,口腔潰瘍,血尿,泌尿系感染:......
  • 別名口蘑來源真菌類擔(dān)子菌綱傘菌目傘菌科白蘑Tricholoma mongolicum Imai,以子實(shí)體入藥。生境分布夏秋兩季雨后,尤其在立秋前后大量地產(chǎn)生在草原上,形成“蘑菇圈”。分布于河北、內(nèi)蒙古。性味甘,平。功能主治宣腸益氣,散血熱,......
  • 拼音注音Bái Là Shù Yè出處《貴州植藥調(diào)查》來源木犀種植物白蠟樹的樹葉,詳“白蠟樹皮“條。性味辛,溫。功能主治調(diào)經(jīng),止血生肌。復(fù)方①治經(jīng)閉:白蠟樹葉研末,用酒、水各半吞服,早晚各服一次,每次一錢,連服三天。②治刀傷:白蠟樹葉搗爛外......
  • 拼音注音Bái Là Shù Pí出處李承祜《藥用植物學(xué)》來源為木犀科植物白蠟樹的樹皮。春、秋采收,剝?nèi)淦?,曬干。生境分布生于山坡、山谷、山溝、林下。分布河北、山西、河南、陜西、山東、江蘇、浙江、安徽、湖北,四川、貴州、廣東、云南等地。原......
  • 拼音注音Bái Là Huā出處貴州來源為木犀科植物白蠟樹的花。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白蠟樹皮“條。功能主治止咳,定喘。治咳嗽,哮喘。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2~5錢。復(fù)方治哮喘咳嗽:白蠟花二錢,枇杷花三錢。米湯泡冰糖煎服。摘錄《中藥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