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苦遠志(圖缺),味甘、微苦,性微寒。入心、肝、脾三經,養(yǎng)心血,鎮(zhèn)驚寧心,定驚悸,散痰涎,療五癇,角弓反張,驚搐,口吐痰涎,手足戰(zhàn)搖,不省人事??s小便,治赤、白便濁,膏淋,滑精不禁,點滴不收,良效。
(附方)治滑精不禁,點滴不收,頭暈耳鳴,腰痛,小腹脹痛。
苦遠志(三錢) 水煎,點水酒服?;咏饳炎樱ㄒ诲X), 白濁加臭椿皮(一錢),赤濁加土茯苓(二錢)。
(又方)治癇癥驚搐,手足戰(zhàn)搖,角弓反張,不省人事,口吐痰涎。
苦遠志(五錢) 膽南星(一錢) 皂角子(十五粒) 引用沙糖,水煎服。
(又方)治同前。
苦遠志(三錢) 豬牙皂(一錢) 石菖蒲(一錢) 膽南星(一錢) 辰砂(三分)
(另末) 琥珀(五分) (另為末) 引用燈芯煎藥,調二味服。
──務本卷三
(公元 1624 年)明.張介賓(景岳)注。三十九卷。 把《黃帝內經素問》、《靈樞經》分類編次為 12 類,390 條,條理分明。附圖翼十一卷、附翼四卷。注解每有獨到之見。
《類證治裁》(公元 1839 年)清.林佩琴(羲桐)著。采輯清代中葉以前的醫(yī)家著作,對于溫病、報病、婦科、外科各證,述其原因,析其不同證侯和不同治法。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苦遠志(圖缺),味甘、微苦,性微寒。入心、肝、脾三經,養(yǎng)心血,鎮(zhèn)驚寧心,定驚悸,散痰涎,療五癇,角弓反張,驚搐,口吐痰涎,手足戰(zhàn)搖,不省人事??s小便,治赤、白便濁,膏淋,滑精不禁,點滴不收,良效。
(附方)治滑精不禁,點滴不收,頭暈耳鳴,腰痛,小腹脹痛。
苦遠志(三錢) 水煎,點水酒服?;咏饳炎樱ㄒ诲X), 白濁加臭椿皮(一錢),赤濁加土茯苓(二錢)。
(又方)治癇癥驚搐,手足戰(zhàn)搖,角弓反張,不省人事,口吐痰涎。
苦遠志(五錢) 膽南星(一錢) 皂角子(十五粒) 引用沙糖,水煎服。
(又方)治同前。
苦遠志(三錢) 豬牙皂(一錢) 石菖蒲(一錢) 膽南星(一錢) 辰砂(三分)
(另末) 琥珀(五分) (另為末) 引用燈芯煎藥,調二味服。
──務本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