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咽喉之地司出入,毒火沖熾痛難堪,內(nèi)用甘桔利咽劑,外吹牛黃散即安。
【注】咽者,飲食之道;喉者,呼吸之門,乃最緊要之處。若痘毒不能發(fā)越于外,火熱壅塞膈間,上沖咽喉,則或腫痛、或啞嗆,甚而不能呼吸,飲食難入。速用加味甘桔湯治之。或用加減利咽解毒湯,外用牛黃散吹入腫處。
加味甘桔湯(方見失音)
利咽解毒湯
防風 山豆根 麥冬(去心) 牛蒡子(炒) 黑參 苦桔梗 生甘草 綠豆
水煎服。
【方歌】利咽解毒用防風,山豆根與麥門冬,牛蒡黑參苦桔梗,甘草綠豆共煎濃。
牛黃散
川黃連(生) 黃柏(生) 薄荷(各八分) 雄黃 火硝 青黛(各二分半) 牛黃 冰片 硼砂 朱砂(各一分)
共為細末,每用少許,吹患處。
《儒門事親》(公元 1228 年? )金.張從正(子和、戴人)。十五卷。主張治療用汗吐下三法,用要偏于寒涼,但在攻邪方面有其長處。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咽喉之地司出入,毒火沖熾痛難堪,內(nèi)用甘桔利咽劑,外吹牛黃散即安。
【注】咽者,飲食之道;喉者,呼吸之門,乃最緊要之處。若痘毒不能發(fā)越于外,火熱壅塞膈間,上沖咽喉,則或腫痛、或啞嗆,甚而不能呼吸,飲食難入。速用加味甘桔湯治之。或用加減利咽解毒湯,外用牛黃散吹入腫處。
加味甘桔湯(方見失音)
利咽解毒湯
防風 山豆根 麥冬(去心) 牛蒡子(炒) 黑參 苦桔梗 生甘草 綠豆
水煎服。
【方歌】利咽解毒用防風,山豆根與麥門冬,牛蒡黑參苦桔梗,甘草綠豆共煎濃。
牛黃散
川黃連(生) 黃柏(生) 薄荷(各八分) 雄黃 火硝 青黛(各二分半) 牛黃 冰片 硼砂 朱砂(各一分)
共為細末,每用少許,吹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