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小兒大便下血,皆因恣食肥甘,致生內(nèi)熱,傷陰絡(luò)也。若血色黯而濁,肛門腫痛,先血后糞者為近血,名曰臟毒。若血鮮而清,腹中不痛,先糞后血者為遠(yuǎn)血,名曰腸風(fēng)。故便血屬臟毒者,肛門每多腫痛,初起古方主皂刺大黃湯消之(如皂刺、生大黃、各等分)。量兒年歲大小虛實(shí),酌其多少。水酒煎服。大下血后,熱盛微痛者,古法主槐花散和之(如炒槐花、側(cè)柏葉、炒枳殼、川黃連、炒荊芥穗等味)。
臟毒加蒼術(shù)、苦楝;腸風(fēng)加秦艽、防風(fēng)。濕盛不痛者,古法主平胃地榆湯和之(如炒蒼術(shù)、陳皮、姜炒濃樸、甘草、地榆,引用生姜)。
便血日久,脈微氣血弱者,古法主升陽和血湯和之(如炙黃 、酒炒當(dāng)歸、炒白芍、牡丹皮、陳皮、肉桂、秦艽、生地、熟地、生甘草、炙甘草、炒蒼術(shù)、綠升麻等味)。
繼以人參養(yǎng)榮湯補(bǔ)之(如人參、黃 、炒白術(shù)、茯苓、炒白芍、肉桂、熟地、酒洗當(dāng)歸、炒甘草、陳皮,引用姜、棗)。
〔真按〕小兒糞前見血,此血自大腸來也。方用正雅連五分,川黃柏一錢,小條芩一錢,生甘草五分,引用燈芯十莖。
糞后見血,此血從胃脘小腸來也。方用黑梔仁五分,大生地錢半,粉丹皮一錢,大歸身五分,雅川連五分,太子參八分,生于術(shù)六分。
久不止者,本方加西黨參錢半,升麻三分。
《時(shí)方歌括》(公元 1801 年)清.陳念祖(修園)著。二卷。 選擇常用方劑 108 首,按性質(zhì)分為十二類,敘理簡明,便于學(xué)習(xí)。
《時(shí)病論》(公元 1882 年)清.雷豐(少逸)著。八卷。闡述四時(shí)的“伏氣”、“新感”等急性熱病,立法清晰,為有關(guān)溫?zé)岵?重要著作之一。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小兒大便下血,皆因恣食肥甘,致生內(nèi)熱,傷陰絡(luò)也。若血色黯而濁,肛門腫痛,先血后糞者為近血,名曰臟毒。若血鮮而清,腹中不痛,先糞后血者為遠(yuǎn)血,名曰腸風(fēng)。故便血屬臟毒者,肛門每多腫痛,初起古方主皂刺大黃湯消之(如皂刺、生大黃、各等分)。量兒年歲大小虛實(shí),酌其多少。水酒煎服。大下血后,熱盛微痛者,古法主槐花散和之(如炒槐花、側(cè)柏葉、炒枳殼、川黃連、炒荊芥穗等味)。
臟毒加蒼術(shù)、苦楝;腸風(fēng)加秦艽、防風(fēng)。濕盛不痛者,古法主平胃地榆湯和之(如炒蒼術(shù)、陳皮、姜炒濃樸、甘草、地榆,引用生姜)。
便血日久,脈微氣血弱者,古法主升陽和血湯和之(如炙黃 、酒炒當(dāng)歸、炒白芍、牡丹皮、陳皮、肉桂、秦艽、生地、熟地、生甘草、炙甘草、炒蒼術(shù)、綠升麻等味)。
繼以人參養(yǎng)榮湯補(bǔ)之(如人參、黃 、炒白術(shù)、茯苓、炒白芍、肉桂、熟地、酒洗當(dāng)歸、炒甘草、陳皮,引用姜、棗)。
〔真按〕小兒糞前見血,此血自大腸來也。方用正雅連五分,川黃柏一錢,小條芩一錢,生甘草五分,引用燈芯十莖。
糞后見血,此血從胃脘小腸來也。方用黑梔仁五分,大生地錢半,粉丹皮一錢,大歸身五分,雅川連五分,太子參八分,生于術(shù)六分。
久不止者,本方加西黨參錢半,升麻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