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夫帶下俱是濕癥。而以“帶”名者,因帶脈不能約束而有此病,故以名之。蓋帶脈通于任、督,任、督病而帶脈始病。帶脈者,所以約束胞胎之系也。帶脈無力,則難以提系,必然胎胞不固,故曰帶弱則胎易墜,帶傷則胎不牢。然而帶脈之傷,非獨(dú)跌閃挫氣已也,或行房而放縱,或飲酒而顛狂,雖無疼痛之苦,而有暗耗之害,則氣不能化經(jīng)水,而反變?yōu)閹Р∫?。故病帶著,惟尼僧,寡婦,出嫁之女多有之,而在室女則少也。況加以脾氣之虛,肝氣之郁,濕氣之侵,熱氣之逼,安得不成帶下之病哉!故婦人有終年累月下流白物,如涕如唾,不能禁止,甚則臭穢者,所謂白帶也。夫白帶乃濕盛而火衰,肝郁而氣弱,則脾土受傷,濕土之氣下陷,是以脾精不守,不能化榮血以為經(jīng)水,反變成白滑之物,由陰門直下,欲自禁而不可得也。治法宜大補(bǔ)脾胃之氣,稍佐以舒肝之品,使風(fēng)木不閉塞於地中,則地氣自升騰於天上,脾氣健而濕氣消,自無白帶之患矣。方用完帶湯。
白術(shù)(一兩,土炒) 山藥(一兩,炒)
人參(二錢)白芍(五錢,炒)
車前子(三錢,酒炒)蒼術(shù)(三錢,制)
甘草(一錢)陳皮(五分)
黑芥穗(五分) 柴胡(六分)
水煎服。二劑輕,四劑止,六劑則白帶全愈。此方脾、胃、肝三經(jīng)同治之法,寓補(bǔ)於散之中,寄消於升之內(nèi),開提肝木之氣,則肝血不燥,何至下克脾土;補(bǔ)益脾土之元,則脾氣不濕,何難分消水氣。至於補(bǔ)脾而兼以補(bǔ)胃者,由里以及表也。脾非胃氣之強(qiáng),則脾之弱不能旺,是補(bǔ)胃正所以補(bǔ)脾耳。
《審視瑤函》(公元 1644 年)明.付仁宇(允科)[傅仁宇]著。六卷,首一卷。 先總論,次方論。論述 108 證及其治法方劑,并述眼科手術(shù)方法,附有醫(yī)案、圖說、歌括。
(公元 1615 年)明.龔?fù)①t(子才、云林)著。十卷,分為十集。首集為診治諸論,次為諸病的辨證施治。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夫帶下俱是濕癥。而以“帶”名者,因帶脈不能約束而有此病,故以名之。蓋帶脈通于任、督,任、督病而帶脈始病。帶脈者,所以約束胞胎之系也。帶脈無力,則難以提系,必然胎胞不固,故曰帶弱則胎易墜,帶傷則胎不牢。然而帶脈之傷,非獨(dú)跌閃挫氣已也,或行房而放縱,或飲酒而顛狂,雖無疼痛之苦,而有暗耗之害,則氣不能化經(jīng)水,而反變?yōu)閹Р∫?。故病帶著,惟尼僧,寡婦,出嫁之女多有之,而在室女則少也。況加以脾氣之虛,肝氣之郁,濕氣之侵,熱氣之逼,安得不成帶下之病哉!故婦人有終年累月下流白物,如涕如唾,不能禁止,甚則臭穢者,所謂白帶也。夫白帶乃濕盛而火衰,肝郁而氣弱,則脾土受傷,濕土之氣下陷,是以脾精不守,不能化榮血以為經(jīng)水,反變成白滑之物,由陰門直下,欲自禁而不可得也。治法宜大補(bǔ)脾胃之氣,稍佐以舒肝之品,使風(fēng)木不閉塞於地中,則地氣自升騰於天上,脾氣健而濕氣消,自無白帶之患矣。方用完帶湯。
白術(shù)(一兩,土炒) 山藥(一兩,炒)
人參(二錢)白芍(五錢,炒)
車前子(三錢,酒炒)蒼術(shù)(三錢,制)
甘草(一錢)陳皮(五分)
黑芥穗(五分) 柴胡(六分)
水煎服。二劑輕,四劑止,六劑則白帶全愈。此方脾、胃、肝三經(jīng)同治之法,寓補(bǔ)於散之中,寄消於升之內(nèi),開提肝木之氣,則肝血不燥,何至下克脾土;補(bǔ)益脾土之元,則脾氣不濕,何難分消水氣。至於補(bǔ)脾而兼以補(bǔ)胃者,由里以及表也。脾非胃氣之強(qiáng),則脾之弱不能旺,是補(bǔ)胃正所以補(bǔ)脾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