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保健藥膳》 抓炒杜仲腰花

    主要原料:豬腰(或羊腰)250克,杜仲15克,醬油15克,料酒10克,白糖10克,水淀粉100克,熟豬油40克,植物油500克(耗油50克),醋、味精、蔥、姜末各少許。

    制作方法:杜仲切絲,水煮取濃縮汁15克。把腰子片成兩片,挖掉腰臊,劃成斜花刀,切成長3厘米、寬1.5厘米的長方形塊,用水淀粉80克拌勻。

    將鍋置于旺火上,倒入植物油待油熱到冒煙時,將腰花用筷子一塊一塊地放在油鍋內(nèi)(這樣可以避免粘在一起),如果火太旺油太熱,可把鍋端到微火

    上緩炸一下,炸片刻,當外面呈焦黃色時,即可取出。將醬油、醋、白糖、料酒、味精、杜仲濃縮汁、水淀粉20克放在碗中調(diào)勻(作勾汁用)。把炒勺放在旺火上,倒入豬油,油熱后,將蔥、姜末放入,稍炸一下,隨將調(diào)好的汁倒入,汁成稠糊后,將炸好的腰花倒入翻炒,使汁掛在腰花上即成。

    效用說明:適宜于腎虛腰痛、腿軟、陽痿、遺精、眩暈、尿頻等癥,尤其對夜尿增多者,有一定療效。

更多中醫(yī)書籍
  • 《外科啟玄》(公元 1604 年)明.申斗垣(拱宸、子極)著。十二卷。論述外科各病證治,有圖有方,敘述內(nèi)服外敷,針灸灸烙、熏點、刀割等法,都切實可行。

    作者:
  • 作者:
    祁坤
  • 作者:
  • 作者:祁宏源,清代醫(yī)家。浙江山陰縣人。其祖祁坤為太醫(yī)院判,精于外科。宏源家學淵源,亦精于外科醫(yī)理,奉敕與吳謙同修《醫(yī)宗金鑒》,其中之《外科心法》多為其家之經(jīng)驗,并以其祖之《外科大成》為藍本修訂而成。

    作者:
  • 作者:
    未知
  • 作者:
    薛己
  • 《外科正宗》(公元 1617 年)明.陳實功(若虛,毓仁)著。四卷。所敘疾病百余種,每病列病理、癥狀、診斷、治法、成敗病案,最后選列方劑。既重視內(nèi)治,也強調(diào)外治,既主張早期手術(shù),又反對濫施針刀。對截肢術(shù)、下頷正復(fù)術(shù)、死骨剔除術(shù)、鼻瘜肉摘除術(shù)、痔漏手術(shù)等有所發(fā)展。

    作者:
  • 《外科理例》(公元 1531 年)明.汪機(石出、省之)著。七卷,附方一卷。分 154 門、附方 165 個。主張治外科必須根據(jù)人體內(nèi)部的情況,然后求之于外。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