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指第一掌骨基部1厘米處的骨折,多為橫行或粉碎骨折。骨折近端受拇長展肌的牽拉,向橈側背側移位,骨折遠段受拇長屈肌及拇內收肌的牽拉,向掌側尺側移位,骨折部呈向背側橈側成角畸形(圖3-97)。
傷后局部腫脹、壓痛,拇指對掌外展動作受限。掌指關節(jié)及指關節(jié)仍可活動。
治療:新鮮骨折復位較易,一手牽引并外展拇指,另一手拇指加壓骨折處,糾正成角畸形。復位后前臂石膏固定拇指于外展位4~6周,石膏應包括近節(jié)指節(jié)。不穩(wěn)定的骨折可行牽引固定(圖3-98)。輕度成角的陳舊性骨折,對拇指功能影響不大者,可不處理。如成角大,虎口過小,可做第一掌骨基部楔形截骨術。
圖3-97 第一掌骨基部骨折
圖3-98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的牽引固定法
圖3-99 Bennett氏骨折
圖3-100 第一掌骨基部骨折、脫位的整復
(公元 1624 年)明.張介賓(景岳)注。三十九卷。 把《黃帝內經素問》、《靈樞經》分類編次為 12 類,390 條,條理分明。附圖翼十一卷、附翼四卷。注解每有獨到之見。
《類證治裁》(公元 1839 年)清.林佩琴(羲桐)著。采輯清代中葉以前的醫(yī)家著作,對于溫病、報病、婦科、外科各證,述其原因,析其不同證侯和不同治法。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指第一掌骨基部1厘米處的骨折,多為橫行或粉碎骨折。骨折近端受拇長展肌的牽拉,向橈側背側移位,骨折遠段受拇長屈肌及拇內收肌的牽拉,向掌側尺側移位,骨折部呈向背側橈側成角畸形(圖3-97)。
傷后局部腫脹、壓痛,拇指對掌外展動作受限。掌指關節(jié)及指關節(jié)仍可活動。
治療:新鮮骨折復位較易,一手牽引并外展拇指,另一手拇指加壓骨折處,糾正成角畸形。復位后前臂石膏固定拇指于外展位4~6周,石膏應包括近節(jié)指節(jié)。不穩(wěn)定的骨折可行牽引固定(圖3-98)。輕度成角的陳舊性骨折,對拇指功能影響不大者,可不處理。如成角大,虎口過小,可做第一掌骨基部楔形截骨術。
圖3-97 第一掌骨基部骨折
圖3-98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的牽引固定法
圖3-99 Bennett氏骨折
圖3-100 第一掌骨基部骨折、脫位的整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