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黃帝內(nèi)經(jīng)靈樞集注》 陰陽系日月第四十一

    作者: 張志聰

    黃帝曰。余聞天為陽。地為陰。日為陽。月為陰。其合之于人奈何。岐伯曰。腰以上為天。腰以下為地。故天為陽。地為陰。故足之十二經(jīng)脈。以應(yīng)十二月。月生于水。故在下者為陰。手之十指。以應(yīng)十日。日主火。故在上者為陽。積陽為天。積陰為地。天地合氣。命之曰人。故身半以上。

    天氣主之。身半以下。地氣主之。日以應(yīng)火。月以應(yīng)水。人秉先天之水火而成此形。故在上者為陽以應(yīng)日。在下者為陰以應(yīng)月。十日應(yīng)天之十干。十二月應(yīng)地之十二支。是以足之十二經(jīng)脈。以應(yīng)十二月。手之十指。以應(yīng)十日。人秉天地水火而生。故與天地參也。

    黃帝曰。合之于脈奈何。岐伯曰。寅者正月之生陽也。主左足之少陽。未者六月。主右足之少陽。卯者二月。主左足之太陽。午者五月。主右足之太陽。辰者三月。主左足之陽明。巳者四月。

    主右足之陽明。此兩陽合于前。故曰陽明。申者七月之生陰也。主右足之少陰。丑者十二月。主左足之少陰。酉者八月。主右足之太陰。子者十一月。主左足之太陰。戌者九月。主右足之厥陰。亥者十月。主左足之厥陰。此兩陰交盡。故曰厥陰。

    歲半以上為陽。而主少陽太陽。歲半以下為陰。而主少陰太陰。猶兩儀之分四象也。兩陽合明。

    故曰陽明。兩陰交盡。故曰厥陰。此四象而生太少中之三陽三陰也。男生于寅。故始于正月之少陽。

    女生于申。故始于七月之少陰。陽從左。故左而右。陰從右。故右而左。按、六氣主歲。初之氣厥陰風(fēng)木。二之氣少陰君火。三之氣少陽相火。四之氣太陰濕土。五之氣陽明燥金。終之氣太陽寒水。而四時調(diào)神論。

    又以少陽主春。太陽主夏。太陰主秋。少陰主冬。脈解篇曰。正月太陽寅。寅太陽也。厥陰者辰也。

    陽明者午也。少陽者申也。少陰者戌也。太陰者子也。而本篇又以寅未主少陽。卯午主太陽。辰巳主陽明。申丑主少陰。酉子主太陰。戌亥主厥陰。經(jīng)脈別論以肝木主春。心火主夏。脾土主長夏。肺金主秋。腎水主冬。木火土金水。此后天之五行也。而診要經(jīng)終篇。又曰正月二月。人氣在肝。三月四月。人氣在脾。天元紀(jì)論。子午屬少陰。丑未屬太陰。寅申屬少陽。卯酉屬陽明。辰戌屬太陽。

    巳亥屬厥陰。而臟腑配合支干。又以子甲屬少陽膽。丑乙屬厥陰肝。寅辛屬太陰肺。卯庚屬陽明大腸。辰戊屬陽明胃。巳己屬太陰脾。午丙屬太陽小腸。未丁屬少陰心。申壬屬太陽膀胱。酉癸屬少陰腎。戌屬包絡(luò)相火。亥屬三焦相火。禁服篇以人迎應(yīng)春夏。一盛在少陽。二盛在太陽。三盛在陽明。氣口應(yīng)秋冬。一盛在厥陰。二盛在少陰。三盛在太陰。而陰陽別論。又以少陽為一陽。陽明為二陽。太陽為三陽。陰陽之變化無窮。故曰陰陽者。有名而無形。數(shù)之可十。推之可百。數(shù)之可千。推之可萬。

    甲主左手之少陽。己主右手之少陽。乙主左手之太陽。戊主右手之太陽。丙主左手之陽明。丁主右手之陽明。此兩火并合。故為陽明。庚主右手之少陰。癸主左手之少陰。辛主右手之太陰。壬主左手之太陰。

    太陽主日。少陽主火。故兩火并合。是為陽明。陽明者。離明之象也。明兩作離。故兩火并合。

    兩陽合陽。是為陽明。手少陰君火主日。手太陰肺金主天。故應(yīng)手之十指。此陽中有陰也。朱濟公曰。按河圖洛書。五位中央而主陽。五行之中。木火為陽。金水為陰。故甲乙丙丁戊己為陽中之陽。庚辛壬癸為陽中之陰。

    故足之陽者。陰中之少陽也。足之陰者。陰中之太陰也。手之陽者。陽中之太陽也。手之陰者。

    陽中之少陰也。腰以上者為陽。腰以下者為陰。

    此論手足之陰陽。而陰中有陽。陽中有陰也。上節(jié)論太少之陰陽。分于左右。此論太少之陰陽。

    位于上下。蓋陰陽氣交于六合之內(nèi)者也。腰以上者為陽。腰以下者為陰。此陰陽之定位。手經(jīng)有陰。

    足經(jīng)有陽。乃上下之氣交。

    其于五臟也。心為陽中之太陽。肺為陽中之少陰。肝為陰中之少陽。脾為陰中之至陰。腎為陰中之太陰。

    心屬火而應(yīng)日。故為陽中之太陽。肺居高而屬金。故為陽中之少陰。肝居下而屬木。故為陰中之少陽。腎居下而屬水。故為陰中之太陰。脾位中央而主坤土。故為陰中之至陰。五臟為陰。而陰中有陽也。

    黃帝曰。以治奈何。岐伯曰。正月二月三月。人氣在左。無刺左足之陽。四月五月六月。人氣在右。

    無刺右足之陽。七月八月九月。人氣在右。無刺右足之陰。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人氣在左。無刺左足之陰。

    陽氣從左而右。故正二三月。人氣在左。四五六月。人氣在右。陰氣從右而左。故七八九月。人氣在右。十月十一十二月。人氣在左。圣人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以從其根。故無刺其氣之所在。蓋針刺所以取氣故也。朱濟公曰。陰陽二氣。皆從足而生。自下而上。故只言足而不言手。蓋以從其根也。

    黃帝曰。五行以東方為甲乙木。主春。春者蒼色。主肝。肝者。足厥陰也。今乃以甲為左手之少陽。不合于數(shù)何也。

    岐伯曰。此天地之陰陽也。非四時五行之以次行也。且夫陰陽者。有名而無形。故數(shù)之可十。推之可百。數(shù)之可千。推之可萬。此之謂也。

    經(jīng)云。東方生風(fēng)。風(fēng)生木。木生酸。酸生肝。又曰。東方青色。入通于肝。此天地之五方五時五行五色。以應(yīng)人之五臟。非天地之陰陽也。天地之陰陽者。十干在上。地支在下。天之十干。化生地之五行。以應(yīng)人之五臟。地之十二支。上呈天之六氣。以應(yīng)人之十二經(jīng)脈。是以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天地定位。上下氣交。非四時五行之以次行也。且夫陰陽者。有名而無形。數(shù)之可十可百。推之可萬可千。

    陰陽變化之無窮也。朱濟公曰。有名無形者。以無形而合有形也。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