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簡明醫(yī)彀》 痞滿

    經(jīng)曰∶太陰所至,為積飲痞膈。痞,不通之謂。精神榮衛(wèi),氣血津液,出入流行之紋理,悶密而為痞也。有傷寒下早,邪氣攻上而痞者;有雜病下多亡陰,血虛而痞者;有中氣虛弱,不能運化精微而痞者;有飲食、痰積窒塞而痞者;有濕熱太甚而痞者。蓋痞與脹不同,脹滿則內(nèi)空虛而外有形,痞滿則內(nèi)悶實而外無狀,脈宜浮滑,忌短澀。治宜察其虛實而行攻補,實人略與疏通,隨宜調(diào)補,不可專于通利,暫得寬舒,再作益甚。

    主方

    陳皮半夏茯苓枳實黃連(姜炒)濃樸(姜炒。各八分)草豆蔻木香益智青皮柴胡(各五分)干姜吳茱萸(各三分)上水煎服。

    脾虛無血加當歸、芍藥、川芎、白術(shù);郁加香附、神曲;中氣虛痞加人參、白術(shù)、蒼術(shù);痰積加貝母、山楂、麥芽;濕熱加酒炒黃芩、梔子、蒼術(shù);肥人濕痰,半夏、茯苓、蒼術(shù)、滑石;瘦人,枳實、黃連、芍藥、升麻;痰挾血成窠囊,桃仁、紅花、香附、大黃、郁金。

    黃連消痞丸

    治心下痞滿,小便不利有熱者。

    黃連(炒,兩半)黃芩(炒)干姜(各三錢)茯苓白術(shù)(炒)甘草(炙)濃樸(制)豬苓(各五錢)枳實(一兩)陳皮(七錢五分)澤瀉姜黃(各三錢半)砂仁(三錢五分)半夏(制,一兩三錢)上為末,蒸餅,丸桐子大,每服百丸,白湯送下。

    開結(jié)枳實丸

    (一名木香利膈丸)治濕痰留滯,胸膈痞悶,時作鳴聲。

    枳實(炒)白術(shù)半夏(制)南星(泡)枯礬大黃青皮木香(各五錢)牽牛(頭末,二兩)皂角(炙,去皮弦子)旋復花(各一兩)上為末,面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五丸,米飲下。

    香砂枳實丸

    治痞。

    保和丸

    (并見飲食。)

    簡便方

    痰食積痞。

    半夏為末,姜汁和作餅子,用濕紙包,慢火煨香,熟水二鐘,餅一個,鹽五分,煎至一鐘服。

    又涼物過飽,不消,遂成痞。用馬牙硝一兩,以陳年吳茱萸半升,煮濃汁入硝,乘熱服。

    良久未轉(zhuǎn)更服。

    又用枳實麩炒為末,每服二錢,清粥湯送下。

    又卒得胸痛,薤根搗自然汁飲。姜、蔥熨(法見傷寒。)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