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簡明醫(yī)彀》 傷食

    經(jīng)曰∶飲食自倍,腸胃乃傷。又曰∶飲食勞倦則傷脾,脾傷則內(nèi)閉九竅,外壅肌肉,衛(wèi)氣散解。此謂自傷,氣之削也。又曰∶安谷則昌,絕谷則亡。蓋脾者,陰氣也。脾居陰靜之體,而有陽健之用,故司消化之令,貴在節(jié)飲食以養(yǎng)脾,使滋榮中外,猶土氣盛而萬物發(fā)生。若肌飽過,則諸病所階。右手氣口脈緊盛者,傷食;右關(guān)沉遲,脾胃虛寒;關(guān)沉而滑,為食不消;兩關(guān)弦大,脾胃飽脹。

    主方

    人參(五分)白術(shù)茯苓(各一錢)炙草陳皮半夏麥芽(各七分)山楂(錢半)上加姜三片,棗一枚,水煎服。

    脾虛少食加砂仁、白蔻、蓮肉、扁豆、官桂;嘔加藿香、丁香。

    行氣香蘇散

    外感風(fēng)寒濕氣,內(nèi)傷飲食生冷,腹脹、頭痛、身熱。

    紫蘇陳皮香附烏藥川芎羌活枳殼麻黃(等分)甘草(減半)加生姜三片水煎,熱服取汗。寒甚加蔥白;傷食山楂、麥芽;濕加蒼術(shù)。隨宜加減。

    枳術(shù)丸

    健脾強胃,利氣消痰。除痞滿,化飲食,定嘔吐,止泄瀉。

    白術(shù)(土炒,四兩)枳實(麩炒,二兩)上為細(xì)末,荷葉湯煮老米飯為丸,綠豆大,每服百丸,食前白湯下。痰多加橘皮、半夏;食不化,神曲、麥芽(各二錢)腹痛、瀉,木香、砂仁(各一兩);濕火噎酸,黃連、黃芩(炒。各一兩)胃火,石膏、梔子;血少,歸、芍;氣郁,香附、蘿卜子。

    保和丸

    寬胸順氣,消滯化食。加白術(shù),名大安丸。

    山楂(二兩)茯苓半夏神曲陳皮(各一錢)連翹蘿卜子(各半兩)上為末,水丸或神曲糊丸,綠豆大,每二錢白湯下。消痰利氣,去濕熱,快脾,加蒼、白術(shù)、香附、樸、實、芩、連(酒炒),姜糊丸。

    葛花解酲湯

    飲酒太過,嘔吐痰逆,胸膈不利,神昏體倦。

    人參白術(shù)茯苓白豆蔻葛花(或根)砂仁(各一錢)陳皮青皮豬苓澤瀉(各七分)神曲(炒)木香(各五分)上加生姜五片,水煎,食遠(yuǎn)溫服,取微汗。或為末,姜醋湯調(diào)下。

    瀉黃散

    脾胃壅滯不食,口內(nèi)生瘡,煩渴。

    防風(fēng)藿香石膏()砂仁山梔甘草(等分)上加燈心二十枚,黑棗一枚,水煎服。

    簡便方

    蘿卜子炒、研,煎服。食已作脹,飲淡鹽湯,指攪探吐。

    飲食傷胸滿,即以所食之物。如傷酒用酒藥,飯食用鍋焦,肉食用肉骨之類,燒成炭,研細(xì),白湯下。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