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1742 年)清.吳謙(六吉)等編。九十卷。包括《訂正傷寒論注》、《訂正金匱要略注》、《刪補名醫(yī)方論》及“四診”、“運氣”、“傷寒”、“雜病”、“婦科”、“幼科”、 “痘疹”、“種痘“、“外科”、“刺灸”、“眼科”、“正骨”等心法要訣。各分子目,有圖說方論,此較簡明易學(xué)。
查古籍
(公元 1742 年)清.吳謙(六吉)等編。九十卷。包括《訂正傷寒論注》、《訂正金匱要略注》、《刪補名醫(yī)方論》及“四診”、“運氣”、“傷寒”、“雜病”、“婦科”、“幼科”、 “痘疹”、“種痘“、“外科”、“刺灸”、“眼科”、“正骨”等心法要訣。各分子目,有圖說方論,此較簡明易學(xué)。
經(jīng)曰∶諸頸項強,皆屬于濕。蓋頸項強直,不能回顧,不得轉(zhuǎn)動者,乃風(fēng)濕之邪,干于足太陽經(jīng),或痰熱客于經(jīng)絡(luò)?;蛑挛⑼?,脈數(shù)而實,右手為甚。治宜驅(qū)風(fēng)散邪,利氣舒筋。有痰熱寒濕相干者,隨證治之。
主方
陳皮半夏茯苓(各一錢半)木瓜(三錢)羌活酒芩(各一錢)紅花甘草(各五分)上水煎服。兼有外邪加烏藥、蒼術(shù)(各二錢),甚者加乳香、沒藥。
治項強∶鮮木瓜一個,取蓋去穣,入乳香、沒藥末各五錢,扎定,飯上蒸多次,研成膏。每服五錢,地黃汁和酒下;或干者酒煮,搗入乳、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