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疹之初出,多于耳后,項上及腰腿先見。其頂尖而不長、其形小而勻凈者吉。既出之時,色宜淡紅、疏朗,如深紅紫色,兼火化也。若紫紅干燥,昏暗無光,乃火盛毒熾也。服表藥后,紙捻照之,紅影出于肌膚,成片而將起。切戒風寒、生冷及諸禁忌。一有觸犯即反收沒,多致不救。遇此急宜表出,如不出,猛加發(fā)藥,外用擦法。若毒內(nèi)攻,則致癢塌,難救?;蚱つw閉塞,毒氣壅滯,遂變?yōu)闇喩砬嘧?,煩躁腹痛,喘急悶亂而死。若自利不止,或小便頻數(shù),雖為惡候,如疹稠密,深紅紫色,則又無妨。但至三日后,熱不退、疹不收者,毒火太盛,余邪未盡也。宜服清火解毒之藥,自收。根據(jù)后方∶輕∶或熱或退,五、六日后出疹,色淡紅滋潤,頭面勻凈而多,根據(jù)時發(fā)透,三日漸收。
重∶頭面不出,紅紫黯燥,咽喉腫痛,不能食,冒風寒沒早,移熱變痢。
主方
防風前胡川芎枳殼桔梗桑皮杏仁陳皮(等分)甘草(減半)水煎服。
發(fā)未透加升麻、麻黃,夏少用。出透加連翹、牛蒡。毒火、渴甚加石膏、知母、玄參、黃連、黃芩、梔子。喘嗽加蘇子、栝蔞仁、蘿卜子?;痖]加大黃。色白加紅花(酒炒)、赤芍藥(酒炒)。
疹色深紅而渴∶石膏(二錢)知母(一錢)牛蒡連翹升麻地骨皮淡竹葉甘草(各七分)上加糯米(百粒,)水煎服。
天熱、大渴引飲不止加梔子、麥冬、天粉,與綠豆燈心湯飲。
風寒閉塞,疹出不透∶麻黃(酒洗,一錢或二錢。發(fā)為度)升麻(酒洗,一錢)人中黃(如無,用童便拌甘草)蟬蛻牛蒡子(各一錢)姜、蔥煎服。外用胡荽同酒糟蒸熱,于無風暖處,周身頭至足擦,令熱汗出為度。
紫赤干燥∶川芎生地紅花(酒洗)干葛黃芩連翹牛蒡子上水煎成,調(diào)六一散服。
將出復沒∶麻黃(酒洗,二錢)升麻葛根羌活防風荊芥牛蒡子前胡桔梗甘草水煎服。
孕婦出疹∶主方加川芎、生地、條芩、艾葉,安胎為主,兼解毒藥,宜多服。如胎氣上沖,急用苧根、艾葉煎湯,磨生檳榔服。
熱毒蒸胎∶胎多受傷,內(nèi)服藥,外用護胎法保全。倘失治胎墜,母可無恙。蓋痘宜內(nèi)實,胎落母亡;疹宜內(nèi)虛,故母可安(必宜母子俱生。)護胎法∶靛青灶心土井底泥研勻,涂臍腹寸濃,頻敷。
不治證∶黑黯焦枯,忽見紫點,一出即沒,鼻扇口張,目直無神,鼻青糞黑,氣喘前心吸,疹后牙疳臭爛。
(約著成于東漢時代以前)。
三卷。原言已佚,散見《經(jīng)史證類備急本草》中,今有清.孫星衍等輯本若干種。 本書收藥物 365 種,分為上、中、下三品,是后漢以前藥物學的總結。
學術價值:
文獻價值:我國現(xiàn)存最早之藥學著作。
理論價值:初步奠定了藥學理論之基礎。
實用價值:記載之藥物,大多樸實有驗,歷用不衰。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疹之初出,多于耳后,項上及腰腿先見。其頂尖而不長、其形小而勻凈者吉。既出之時,色宜淡紅、疏朗,如深紅紫色,兼火化也。若紫紅干燥,昏暗無光,乃火盛毒熾也。服表藥后,紙捻照之,紅影出于肌膚,成片而將起。切戒風寒、生冷及諸禁忌。一有觸犯即反收沒,多致不救。遇此急宜表出,如不出,猛加發(fā)藥,外用擦法。若毒內(nèi)攻,則致癢塌,難救?;蚱つw閉塞,毒氣壅滯,遂變?yōu)闇喩砬嘧?,煩躁腹痛,喘急悶亂而死。若自利不止,或小便頻數(shù),雖為惡候,如疹稠密,深紅紫色,則又無妨。但至三日后,熱不退、疹不收者,毒火太盛,余邪未盡也。宜服清火解毒之藥,自收。根據(jù)后方∶輕∶或熱或退,五、六日后出疹,色淡紅滋潤,頭面勻凈而多,根據(jù)時發(fā)透,三日漸收。
重∶頭面不出,紅紫黯燥,咽喉腫痛,不能食,冒風寒沒早,移熱變痢。
主方
防風前胡川芎枳殼桔梗桑皮杏仁陳皮(等分)甘草(減半)水煎服。
發(fā)未透加升麻、麻黃,夏少用。出透加連翹、牛蒡。毒火、渴甚加石膏、知母、玄參、黃連、黃芩、梔子。喘嗽加蘇子、栝蔞仁、蘿卜子?;痖]加大黃。色白加紅花(酒炒)、赤芍藥(酒炒)。
疹色深紅而渴∶石膏(二錢)知母(一錢)牛蒡連翹升麻地骨皮淡竹葉甘草(各七分)上加糯米(百粒,)水煎服。
天熱、大渴引飲不止加梔子、麥冬、天粉,與綠豆燈心湯飲。
風寒閉塞,疹出不透∶麻黃(酒洗,一錢或二錢。發(fā)為度)升麻(酒洗,一錢)人中黃(如無,用童便拌甘草)蟬蛻牛蒡子(各一錢)姜、蔥煎服。外用胡荽同酒糟蒸熱,于無風暖處,周身頭至足擦,令熱汗出為度。
紫赤干燥∶川芎生地紅花(酒洗)干葛黃芩連翹牛蒡子上水煎成,調(diào)六一散服。
將出復沒∶麻黃(酒洗,二錢)升麻葛根羌活防風荊芥牛蒡子前胡桔梗甘草水煎服。
孕婦出疹∶主方加川芎、生地、條芩、艾葉,安胎為主,兼解毒藥,宜多服。如胎氣上沖,急用苧根、艾葉煎湯,磨生檳榔服。
熱毒蒸胎∶胎多受傷,內(nèi)服藥,外用護胎法保全。倘失治胎墜,母可無恙。蓋痘宜內(nèi)實,胎落母亡;疹宜內(nèi)虛,故母可安(必宜母子俱生。)護胎法∶靛青灶心土井底泥研勻,涂臍腹寸濃,頻敷。
不治證∶黑黯焦枯,忽見紫點,一出即沒,鼻扇口張,目直無神,鼻青糞黑,氣喘前心吸,疹后牙疳臭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