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冷廬醫(yī)話》(公元 1897 年)清.陸以湉(定圃)著。五卷。卷一論“醫(yī)范”“醫(yī)鑒”“慎疾”“保生”“求醫(yī)”“診法”“ 用藥”;卷二論古人今人,古書今書;卷三、四、五論病,推究每證的虛實原委,指出醫(yī)家的利弊。近人從陸氏《冷廬雜識》中摘出其論醫(yī)語作為補編 。
(公元495 ~ 499 年)南齊、龔慶宣著。五卷?,F(xiàn)存最早的外科專書,主要有外傷、癰疽、濕疹、疥癬等。對疔疽引起的膿毒血癥的早期治療,外傷腸出的醫(yī)護,切口引流的部位以及消毒 手術(shù)等方面有獨到之處。
雄黃朱砂血竭沒藥(各一錢)麝香(等分)共研,摻綿紙十四條作燃潤麻油點,照瘡毒,離半寸,自外而內(nèi)周遭照藥氣熏毒令熱,先三條起,漸消用敷藥。車前草、草、五龍草、金銀花(俱鮮者)同搗細(xì),加陳年小粉、飛鹽少許,又搗如糊,頻敷,中留頭。早可散,遲略潰。諸草缺鮮者,取根或干者為末,加陳醋調(diào),內(nèi)兼服敗毒散、護心散、活命飲、十宣散尤效,忌涼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