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即麻黃附子甘草湯。歌見長沙方歌括。)麻黃附子甘草杏子湯(闕。徐、尤云。疑是麻杏甘石湯。)水之為病。其脈沉小。屬少陰。浮者為風。無水虛脹者為氣水。發(fā)其汗即已。脈沉者。宜麻黃附子湯。浮者。宜杏子湯。
客問曰。金匱水氣篇。杏子湯方闕。諸家注說。疑為麻杏甘石湯。不知是否。犀答曰。
非也。麻杏甘石湯。傷寒論治發(fā)汗后汗出而喘。主陽盛于內也。本節(jié)云。水之為病發(fā)其汗即已。未云熱之為病自汗出也。蓋麻杏甘石湯治內蘊化熱自汗出之癥。此水之為病發(fā)其汗為宜。
則病胃然則此篇師言脈沉小屬少陰。用附子溫經(jīng)散寒。主石水之病。即可知脈浮屬太陽。用杏子啟太陰之氣。主正水之病。為變其脈癥言之也??质嘀?。大有關于脾腎。故不可用焉。
高明如徐忠可及二張二程。俱疑為麻杏甘石湯。甚矣。讀書之難也。而余以為其即麻黃、杏仁、甘草三味。不知是否。以俟后之學人??蛺偠?。
《女科經(jīng)論》(公元 1689 年)清.蕭塤(賡六)著。八卷。分為月經(jīng)、胎前、產(chǎn)后、崩淋、帶下、雜病等門,辨別虛實寒熱,詳論治法。
(公元前五世紀? )原題戰(zhàn)國時秦越人撰。共有 81 個問答。系采摘《內經(jīng)》的精要,設為問答,解釋疑難。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即麻黃附子甘草湯。歌見長沙方歌括。)麻黃附子甘草杏子湯(闕。徐、尤云。疑是麻杏甘石湯。)水之為病。其脈沉小。屬少陰。浮者為風。無水虛脹者為氣水。發(fā)其汗即已。脈沉者。宜麻黃附子湯。浮者。宜杏子湯。
客問曰。金匱水氣篇。杏子湯方闕。諸家注說。疑為麻杏甘石湯。不知是否。犀答曰。
非也。麻杏甘石湯。傷寒論治發(fā)汗后汗出而喘。主陽盛于內也。本節(jié)云。水之為病發(fā)其汗即已。未云熱之為病自汗出也。蓋麻杏甘石湯治內蘊化熱自汗出之癥。此水之為病發(fā)其汗為宜。
則病胃然則此篇師言脈沉小屬少陰。用附子溫經(jīng)散寒。主石水之病。即可知脈浮屬太陽。用杏子啟太陰之氣。主正水之病。為變其脈癥言之也??质嘀?。大有關于脾腎。故不可用焉。
高明如徐忠可及二張二程。俱疑為麻杏甘石湯。甚矣。讀書之難也。而余以為其即麻黃、杏仁、甘草三味。不知是否。以俟后之學人??蛺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