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金匱翼》 胞痹

    作者: 尤怡

    胞痹者,《內(nèi)經(jīng)》云∶少腹膀胱,按之內(nèi)痛,若沃以湯,澀于小便,上為清涕是也。膀胱藏津液而稟氣化,邪氣痹之,水氣不行,則蓄而生熱,積而成實,故按之內(nèi)痛,若沃以湯而澀于小便也。足太陽之脈,其直行者從巔入絡(luò)腦,邪氣不得下通于胞者,必反而上逆于腦,腦氣下灌出于鼻竅,則為清涕也。

    腎瀝湯治胞痹,小腹急痛,小便赤澀。

    麥冬 五加皮 犀角(鎊,各一錢) 杜仲 桔便 赤芍 木通(各一錢半) 桑螵蛸(一個)

    上水盞半,入羊腎一只,去脂膜切細(xì),竹瀝少許,同煎一盞去滓,空心頓服,日再服。

    一方有桑皮,無螵蛸。

    按∶腸痹、胞痹,同為內(nèi)痹,而胞痹為腎虛,熱壅膀胱;腸痹為風(fēng)寒濕著于脾胃。腎瀝湯用清涼以化熱壅,吳茱萸散用辛辣以開邪痹也。

    腎著湯治胞痹,小便不通。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