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澤瀉科窄葉澤瀉Alisma canaliculatum A. Braun et Boucbe,以全草入藥。
廣布于江南各省區(qū)。
淡、微辛,平。
清熱,解毒。主治皮膚皰疹,小便不通,水腫,蛇咬傷等。
1~2兩,水煎服或泡酒服。
《四川常用中草藥》
為澤瀉科植物窄葉澤瀉的全草。8~9月采全草,曬干備用。
生于沼澤邊、水田邊。分布長江流域以南各地。
多年生水生草本,高30~130厘米。根莖短,須根叢生。葉根生;葉片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7~20厘米,寬1~3厘米,先端銳尖,基部狹窄,全緣,質(zhì)稍??;葉柄長3~20厘米,半抱莖。聚傘狀圓錐花序;具花梗;苞片綠色,先端銳尖;花小,白色;萼片3,圓卵形,綠色,多脈;花瓣3,倒卵圓形;雄蕊6;雌蕊多數(shù),花柱較子房稍短,柱頭小。瘦果多數(shù),環(huán)狀排列,扁平,質(zhì)薄,斜倒卵形,上方內(nèi)側(cè)有宿存花柱,背面較厚,中間有一深槽?;ㄆ?~7月。果期7~10月。
淡微辛,平。
清熱,散毒。治皮膚庖疹,小便不通,水腫,蛇咬傷。
內(nèi)服:煎湯,1~2兩;或浸酒。
水澤瀉、汗槍箭
出自《四川常用中草藥》
藥材基源:為澤瀉科植物窄葉澤瀉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lisma canaliculatum A. Braun et Bouche.
采收和儲藏:8-9月采收,曬干或鮮用。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沼澤邊緣或水溝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
窄葉澤瀉,多年生水生或沼生植物,塊莖直徑1-3cm。葉全部基生;葉柄長10-30cm;葉片披針形或條狀披針形,長7-22cm,寬1-4.5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花葶連同圓錐花序高50-100cm;圓錐花序的分枝和傘形花序的總花梗均輪生,花梗長2-4cm;外輪花被片3,萼片狀,內(nèi)輪花被片3,花瓣狀,白色;雄蕊6;心皮多數(shù),輪生,柱頭比子房短,彎曲。瘦果兩側(cè)扁,長2-3mm,背部有1條深溝?;ㄆ?6-7月,果期7-10月。
肺;腎經(jīng)
味淡;性微寒
清熱利濕;解毒消腫。主小便不通;水腫;無名腫毒;皮膚皰疹;濕疹;蛇咬傷
內(nèi)服:煎湯,30-60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澤瀉科窄葉澤瀉Alisma canaliculatum A. Braun et Boucbe,以全草入藥。
生境分布廣布于江南各省區(qū)。
性味淡、微辛,平。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主治皮膚皰疹,小便不通,水腫,蛇咬傷等。
用法用量1~2兩,水煎服或泡酒服。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藥大辭典》:大箭拼音注音Dà Jiàn出處《四川常用中草藥》
來源為澤瀉科植物窄葉澤瀉的全草。8~9月采全草,曬干備用。
生境分布生于沼澤邊、水田邊。分布長江流域以南各地。
原形態(tài)多年生水生草本,高30~130厘米。根莖短,須根叢生。葉根生;葉片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7~20厘米,寬1~3厘米,先端銳尖,基部狹窄,全緣,質(zhì)稍??;葉柄長3~20厘米,半抱莖。聚傘狀圓錐花序;具花梗;苞片綠色,先端銳尖;花小,白色;萼片3,圓卵形,綠色,多脈;花瓣3,倒卵圓形;雄蕊6;雌蕊多數(shù),花柱較子房稍短,柱頭小。瘦果多數(shù),環(huán)狀排列,扁平,質(zhì)薄,斜倒卵形,上方內(nèi)側(cè)有宿存花柱,背面較厚,中間有一深槽?;ㄆ?~7月。果期7~10月。
性味淡微辛,平。
功能主治清熱,散毒。治皮膚庖疹,小便不通,水腫,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2兩;或浸酒。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大箭拼音注音Dà Jiàn別名水澤瀉、汗槍箭
英文名Herb of Channelled Waterplantain出處出自《四川常用中草藥》
來源藥材基源:為澤瀉科植物窄葉澤瀉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lisma canaliculatum A. Braun et Bouche.
采收和儲藏:8-9月采收,曬干或鮮用。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沼澤邊緣或水溝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
原形態(tài)窄葉澤瀉,多年生水生或沼生植物,塊莖直徑1-3cm。葉全部基生;葉柄長10-30cm;葉片披針形或條狀披針形,長7-22cm,寬1-4.5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花葶連同圓錐花序高50-100cm;圓錐花序的分枝和傘形花序的總花梗均輪生,花梗長2-4cm;外輪花被片3,萼片狀,內(nèi)輪花被片3,花瓣狀,白色;雄蕊6;心皮多數(shù),輪生,柱頭比子房短,彎曲。瘦果兩側(cè)扁,長2-3mm,背部有1條深溝?;ㄆ?6-7月,果期7-10月。
歸經(jīng)肺;腎經(jīng)
性味味淡;性微寒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解毒消腫。主小便不通;水腫;無名腫毒;皮膚皰疹;濕疹;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0-60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