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金匱翼》 熱嗽

    作者: 尤怡

    熱嗽有久暴之異,暴者時熱傷肺也,肺象金而惡熱,得之則脈數,氣促,口渴,胸膈不利,咽喉腫痛。子和云∶熱乘肺者,急喘而嗽,面赤潮熱,手足寒,乳子每多有之。久者風寒不解,久而化火,肺受火邪,氣從火化,有升無降,其候咳唾痰濁,煩熱口渴,或吐膿血,甚者身熱不已,則成肺勞。

    六味竹葉石膏湯

    石膏( ) 淡竹葉 桔梗 薄荷葉 木通 甘草(各一錢)

    水煎服

    又治熱嗽,諸藥不效者方

    人參 石膏 甘草 半夏 麥冬 知母 五味 杏仁 枇杷葉

    水煎服。

    按∶五味子治嗽,新病惟熱傷肺者宜之。若風寒所客,則斂而不去矣。久病氣耗者,非五味子不能收之,然熱痰不除,則留固彌堅矣。

    紫菀丸《衍義》云∶一婦人患肺熱久嗽,身如炙,肌瘦,將成肺勞,以枇杷葉、木通、款冬花、紫菀、杏仁、桑白皮各等分,大黃減半,各如常制治訖,同為末,煉蜜丸如櫻桃大,食后夜臥,各含化一丸,未終劑而愈。此瀉肺中積熱之劑。

    人參清肺湯(《和劑》) 治肺痿,吐血,年久勞嗽,喘急坐臥不安。

    人參 炙甘草 阿膠(炒) 杏仁(去皮尖) 桑皮 知母 粟殼(去蒂蓋,蜜炙) 烏梅(去核) 地骨皮(各等分)

    每服三錢,水盅半,姜一片,棗一枚,食后溫服。

    按∶此方治勞嗽最宜,蓋以溫補虛損之陰,以酸收散亡之陽也。

    元霜膏治虛勞熱嗽,咯血唾血神效。

    烏梅汁 梨汁 柿霜 白沙糖 白蜜 蘿卜汁(各四兩) 生姜汁(一兩) 赤茯苓末(八兩,用乳汁浸曬九次) 款冬花 紫菀(并末,各二兩)

    上共入砂鍋成熬成膏,丸如彈子大,每一丸,臨臥含化咽下。

    定肺丸

    款冬花 紫菀 知母 貝母 人參 炙甘草 桑白皮 馬兜鈴 御米殼 五味子 麥冬 百部 烏梅肉(等分)

    上為細末,煉蜜丸櫻桃大,噙化下一丸。

    《直指》人參紫菀散治虛勞咳嗽。

    人參 五味子 紫菀茸 陳皮 貝母 紫蘇葉 桑白皮(炒,各一兩) 白茯苓(二兩)杏仁 甘草(炙,各七錢五分) 川芎 半夏曲 阿膠(蛤粉炒,五錢)

    上 咀,每服一兩,水二盅,姜七片,烏梅一個,煎一盅溫服。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