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有濕熱下流而致者,病從脾而及腎也。丹溪曰∶大率多是濕痰流注,治宜燥濕降火,珍珠粉丸主之。
真珠粉丸
黃柏(炒) 蛤粉(炒,各一斤) 珍珠(三兩)
上為末,水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溫酒下,黃柏苦而降火,蛤粉、珍珠咸而補腎也。
又方 加樗白皮、青黛、干姜、炒滑石等分,神曲糊丸。盧氏曰∶病因濕熱的矣,然亦不可專用苦寒藥,故用炒柏之類,又以干姜之溫而佐之也。
又方 海蛤、黃柏各三兩,樗根白皮、青黛各二兩,人參、白茯苓各三兩,遠(yuǎn)志、石菖蒲各二兩,面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姜鹽湯下,名定志珍珠丸。
又方 加知母(炒,)牡蠣( 粉,)山藥(炒)等分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八十丸,鹽湯下
萆 厘清飲
益智仁 川萆 石菖蒲 烏藥(等分)
上 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入鹽一捻,煎七分,食前溫服。一方加茯苓,甘草。
治腎虛白濁方(《圣濟總錄》)
肉蓯蓉 鹿茸 山藥 白茯苓(等分)
上為末,米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棗湯下。
小菟絲子丸
石蓮肉(二兩) 白茯苓(一兩) 菟絲子(酒浸,研,五兩) 懷山藥(二兩,內(nèi)以七錢五分作糊)
上為細(xì)末,用山藥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溫酒或鹽湯下,空心服。一方有五味子,名元菟丹。一方無山藥,名茯菟丸。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有濕熱下流而致者,病從脾而及腎也。丹溪曰∶大率多是濕痰流注,治宜燥濕降火,珍珠粉丸主之。
真珠粉丸
黃柏(炒) 蛤粉(炒,各一斤) 珍珠(三兩)
上為末,水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溫酒下,黃柏苦而降火,蛤粉、珍珠咸而補腎也。
又方 加樗白皮、青黛、干姜、炒滑石等分,神曲糊丸。盧氏曰∶病因濕熱的矣,然亦不可專用苦寒藥,故用炒柏之類,又以干姜之溫而佐之也。
又方 海蛤、黃柏各三兩,樗根白皮、青黛各二兩,人參、白茯苓各三兩,遠(yuǎn)志、石菖蒲各二兩,面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姜鹽湯下,名定志珍珠丸。
又方 加知母(炒,)牡蠣( 粉,)山藥(炒)等分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八十丸,鹽湯下
萆 厘清飲
益智仁 川萆 石菖蒲 烏藥(等分)
上 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入鹽一捻,煎七分,食前溫服。一方加茯苓,甘草。
治腎虛白濁方(《圣濟總錄》)
肉蓯蓉 鹿茸 山藥 白茯苓(等分)
上為末,米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棗湯下。
小菟絲子丸
石蓮肉(二兩) 白茯苓(一兩) 菟絲子(酒浸,研,五兩) 懷山藥(二兩,內(nèi)以七錢五分作糊)
上為細(xì)末,用山藥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溫酒或鹽湯下,空心服。一方有五味子,名元菟丹。一方無山藥,名茯菟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