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有下焦蓄熱者,《內(nèi)經(jīng)》所謂膀胱不利為癃也,巢氏云∶膀胱與腎為表里,而俱主水,熱氣太盛,故令結(jié)澀,小便不通,腹脹氣急,甚者水氣上逆,令主腹痛嘔,乃至于死,其脈緊而滑直者是也。
廣濟(jì)方
冬葵子 滑石 茯苓 通草(各三兩) 茅根(四兩) 芒硝(二兩,湯成下)
水煮分溫三服,相去如人行六七里。若不得溺,急悶欲絕者,以鹽二升,大鐺中熬,以布綿裹臍下 之,小盒飯漸通也。曾試有驗(yàn)。
《圣濟(jì)總錄》方獨(dú)顆大蒜一枚,梔子仁三匕枚,鹽花少許,三味搗攤紙上,貼臍良久即通,未通涂陰囊上立通。
掩臍法
連根蔥勿洗,帶土生姜一塊,淡豆豉二十一粒,鹽二匙,同研爛,捍餅烘熱掩臍中,以帛扎定,良久氣透自通,不然再換一劑。
有肺熱不降者,東垣曰∶小便閉而不渴者,熱在下焦血分,真水不足,膀胱干涸,乃無陽無以化,法宜苦寒之屬,以補(bǔ)腎與膀胱,使陰氣行而陽自化,則小便自通。其渴者,熱在上焦氣分,肺中伏火,不能生水,膀胱絕其化源,宜氣味俱薄淡滲之藥,以瀉肺火,清肺金而滋水之化源。
百合飲子(《外臺》)
桑白皮(六分) 通草 百合(各八分) 白茅根(一分)
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溫服。
有下焦陽虛不化者,夫腎開竅于二陰,腎中陽虛,則二陰之竅閉,閉則大小便俱不得出,如重陰冱寒,地道閉塞,惟與白通湯多加蔥白,陽氣一至,二便立通矣。
白通湯
蔥白(四莖) 干姜(一兩) 附子(一枚)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再服,加入尿五合尤佳。傷寒并用豬膽者,所以從上焦格拒之陰,此病獨(dú)加人尿者,所以通陰中閉塞之陽也。
有下焦陰虛而陽不化者,其狀腳膝軟弱無力,陰汗陰痿,足熱不能履地,不渴而小便閉,是不可以淡滲之劑利之,利之則陰愈竭,而水益不行矣。宜苦寒之屬以補(bǔ)腎與膀胱,所云使陰氣行而陽自化也。
滋腎丸
黃柏(酒洗,焙,二兩) 知母(酒洗,焙,一兩) 肉桂(一錢)
上為細(xì)末,熟水丸芡實(shí)大,每服百丸,加至二百丸,百沸湯空心下。
《內(nèi)經(jīng)》曰∶熱者寒之。又云∶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以黃柏之苦寒,瀉熱補(bǔ)水潤燥,故以為君;以知母苦寒瀉腎火,故以為佐;肉桂辛熱,寒因熱用也。
丹溪云∶諸淋皆屬于熱,余每用滋腎丸,每百丸,可用四物湯加甘草梢、杜牛膝、木通、桃仁、滑石、木香煎湯,空心吞服。兼灸三陰交,如鼓應(yīng)桴,累試?yán)垓?yàn)。
有轉(zhuǎn)胞不得小便者,由胞為熱所迫,或強(qiáng)忍小便,俱令水氣迫于胞,屈辟不得充張,外水應(yīng)入不得入,內(nèi)水應(yīng)出不得出,小腹急痛,不得小便,不治害人。亦有虛人下焦氣冷不治,胞系了戾者,宜分而治之。
滑石散
寒水石(二兩) 葵子(一合) 滑石(一兩) 亂發(fā)灰 車前子 木通(各一兩)
上銼散,水一斗,煮取五升,時(shí)時(shí)服一劑即利。
八味丸治腎虛小便不通,或過服涼藥而閉澀愈甚者,及虛人下元冷,胞轉(zhuǎn)不得小便,膨急切痛,經(jīng)四五日困篤欲死者,每服五十丸,溫鹽湯下。
小便閉尿滿方
小青菜子 炒枳殼 不拘分兩,煎湯薰洗即通。
《脾胃論》(公元 1249 年)金.李杲(東垣、明之)著。三卷。依據(jù)臨床實(shí)踐,結(jié)合醫(yī)學(xué)理論,認(rèn)為脾胃在人體生理活動(dòng)中最為 重要,提出“內(nèi)傷脾胃,百病由生”的主張。
(公元 682 年)唐.孫思邈著。三十卷。是《千金要方》的補(bǔ)編,主要內(nèi)容有藥物、傷寒、婦人、小兒 、雜病、色脈、針灸等,傷寒部分增加了張仲景《傷寒論》別本,更為珍貴。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有下焦蓄熱者,《內(nèi)經(jīng)》所謂膀胱不利為癃也,巢氏云∶膀胱與腎為表里,而俱主水,熱氣太盛,故令結(jié)澀,小便不通,腹脹氣急,甚者水氣上逆,令主腹痛嘔,乃至于死,其脈緊而滑直者是也。
廣濟(jì)方
冬葵子 滑石 茯苓 通草(各三兩) 茅根(四兩) 芒硝(二兩,湯成下)
水煮分溫三服,相去如人行六七里。若不得溺,急悶欲絕者,以鹽二升,大鐺中熬,以布綿裹臍下 之,小盒飯漸通也。曾試有驗(yàn)。
《圣濟(jì)總錄》方獨(dú)顆大蒜一枚,梔子仁三匕枚,鹽花少許,三味搗攤紙上,貼臍良久即通,未通涂陰囊上立通。
掩臍法
連根蔥勿洗,帶土生姜一塊,淡豆豉二十一粒,鹽二匙,同研爛,捍餅烘熱掩臍中,以帛扎定,良久氣透自通,不然再換一劑。
有肺熱不降者,東垣曰∶小便閉而不渴者,熱在下焦血分,真水不足,膀胱干涸,乃無陽無以化,法宜苦寒之屬,以補(bǔ)腎與膀胱,使陰氣行而陽自化,則小便自通。其渴者,熱在上焦氣分,肺中伏火,不能生水,膀胱絕其化源,宜氣味俱薄淡滲之藥,以瀉肺火,清肺金而滋水之化源。
百合飲子(《外臺》)
桑白皮(六分) 通草 百合(各八分) 白茅根(一分)
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溫服。
有下焦陽虛不化者,夫腎開竅于二陰,腎中陽虛,則二陰之竅閉,閉則大小便俱不得出,如重陰冱寒,地道閉塞,惟與白通湯多加蔥白,陽氣一至,二便立通矣。
白通湯
蔥白(四莖) 干姜(一兩) 附子(一枚)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再服,加入尿五合尤佳。傷寒并用豬膽者,所以從上焦格拒之陰,此病獨(dú)加人尿者,所以通陰中閉塞之陽也。
有下焦陰虛而陽不化者,其狀腳膝軟弱無力,陰汗陰痿,足熱不能履地,不渴而小便閉,是不可以淡滲之劑利之,利之則陰愈竭,而水益不行矣。宜苦寒之屬以補(bǔ)腎與膀胱,所云使陰氣行而陽自化也。
滋腎丸
黃柏(酒洗,焙,二兩) 知母(酒洗,焙,一兩) 肉桂(一錢)
上為細(xì)末,熟水丸芡實(shí)大,每服百丸,加至二百丸,百沸湯空心下。
《內(nèi)經(jīng)》曰∶熱者寒之。又云∶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以黃柏之苦寒,瀉熱補(bǔ)水潤燥,故以為君;以知母苦寒瀉腎火,故以為佐;肉桂辛熱,寒因熱用也。
丹溪云∶諸淋皆屬于熱,余每用滋腎丸,每百丸,可用四物湯加甘草梢、杜牛膝、木通、桃仁、滑石、木香煎湯,空心吞服。兼灸三陰交,如鼓應(yīng)桴,累試?yán)垓?yàn)。
有轉(zhuǎn)胞不得小便者,由胞為熱所迫,或強(qiáng)忍小便,俱令水氣迫于胞,屈辟不得充張,外水應(yīng)入不得入,內(nèi)水應(yīng)出不得出,小腹急痛,不得小便,不治害人。亦有虛人下焦氣冷不治,胞系了戾者,宜分而治之。
滑石散
寒水石(二兩) 葵子(一合) 滑石(一兩) 亂發(fā)灰 車前子 木通(各一兩)
上銼散,水一斗,煮取五升,時(shí)時(shí)服一劑即利。
八味丸治腎虛小便不通,或過服涼藥而閉澀愈甚者,及虛人下元冷,胞轉(zhuǎn)不得小便,膨急切痛,經(jīng)四五日困篤欲死者,每服五十丸,溫鹽湯下。
小便閉尿滿方
小青菜子 炒枳殼 不拘分兩,煎湯薰洗即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