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濕、氣虛、火、痰、食積。)
戴云∶凡瀉水腹不痛者,是濕也。飲食入胃不住,或完谷不化者,是氣虛也。腹痛瀉水,腹鳴,痛一陣瀉一陣,是火也。或瀉,時或不瀉,或多或少,是痰也。腹痛甚而瀉,瀉后痛減者,是食積也。
濕,燥濕兼滲泄之。四苓散加蒼術、白術。甚者,二術炒。
氣虛,人參、白術、芍藥(炒)、升麻。
火,宜伐火,利小水。黃芩、木通入四苓散。
痰積,宜豁之。海石、青黛、黃芩、神曲、蛤粉。或用吐法。
食積,宜消導疏滌之。神曲、大黃。
以上諸藥皆作丸子服之。
凡泄瀉水多者,仍用五苓散治之。
世俗類用澀藥治痢與瀉。若積久而虛者,或可行之;而初得之者,恐必變他疾,為禍不小矣。殊不知多因于濕,惟分利小水,最為上策。
止瀉方
肉豆蔻(五錢) 滑石(春冬一兩二錢) 半夏(二兩半,秋二兩)
又方姜曲丸
陳曲(六兩,炒) 陳麥(亦可) 茴香(五錢) 生姜(一兩)
上炒白術、炒曲、炒芍藥,或丸、或散、或湯,作丸妙。
《丹溪心法》(公元 1347 年)元.朱震亨(彥修、丹溪)著。五卷。 分 100 門,包括外感、內傷、外證、婦科、幼科等,前有十二 證見證等六篇,后附“丹溪翁傳”。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濕、氣虛、火、痰、食積。)
戴云∶凡瀉水腹不痛者,是濕也。飲食入胃不住,或完谷不化者,是氣虛也。腹痛瀉水,腹鳴,痛一陣瀉一陣,是火也。或瀉,時或不瀉,或多或少,是痰也。腹痛甚而瀉,瀉后痛減者,是食積也。
濕,燥濕兼滲泄之。四苓散加蒼術、白術。甚者,二術炒。
氣虛,人參、白術、芍藥(炒)、升麻。
火,宜伐火,利小水。黃芩、木通入四苓散。
痰積,宜豁之。海石、青黛、黃芩、神曲、蛤粉。或用吐法。
食積,宜消導疏滌之。神曲、大黃。
以上諸藥皆作丸子服之。
凡泄瀉水多者,仍用五苓散治之。
世俗類用澀藥治痢與瀉。若積久而虛者,或可行之;而初得之者,恐必變他疾,為禍不小矣。殊不知多因于濕,惟分利小水,最為上策。
止瀉方
肉豆蔻(五錢) 滑石(春冬一兩二錢) 半夏(二兩半,秋二兩)
又方姜曲丸
陳曲(六兩,炒) 陳麥(亦可) 茴香(五錢) 生姜(一兩)
上炒白術、炒曲、炒芍藥,或丸、或散、或湯,作丸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