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查古籍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丹溪心法》(公元 1347 年)元.朱震亨(彥修、丹溪)著。五卷。 分 100 門,包括外感、內(nèi)傷、外證、婦科、幼科等,前有十二 證見證等六篇,后附“丹溪翁傳”。
1.大敦∶二穴木也,在足大指端,去爪甲如韭葉及三毛中。足厥陰脈之所出也,為井。治卒疝,小便數(shù),遺溺,陰頭中痛,心痛,汗出,陰上入腹,陰偏大腹,臍中痛,悒悒不樂,病左取右,右取左。腹脹腫滿,少腹痛,中熱,喜寐,尸蹶狀如死,婦人血崩不止,可灸三壯,針入三分,留六呼。
2.行間∶二穴火也,在足大指間動脈應(yīng)手陷中。足厥陰脈之所流也,為滎。治溺難,又曰濁,寒疝,少腹腫,咳逆,嘔血,腰痛不可俯仰,腹中脹,心痛,色蒼蒼如死狀,終日不得息,口 ,四肢逆冷,嗌干煩渴,瞑不欲視,目中淚出,太息,癲疾,短氣??删娜龎眩樔肓?,留十呼。
3.太沖∶二穴土也,在足大指本節(jié)后二寸,或一寸半陷中。今附凡診大沖脈,可訣男子病死生。足厥陰脈之所注也,為 。治腰引少腹痛,小便不利狀如淋, 疝,少腹腫,溏泄,遺溺,陰痛,面目蒼色,胸脅支滿,足寒,大便難,嘔血,女子漏血不止,小兒卒疝,嘔逆,發(fā)寒,嗌干,肘腫,內(nèi)踝前痛,淫濼 酸,腋下腫,馬刀瘍 ,唇腫。針入三分,留十呼,可灸三壯。
4.中封∶二穴金也,在足內(nèi)踝前一寸,仰足取之陷中,伸足乃得之。足厥陰脈之所行也,為經(jīng)。治 瘧,色蒼蒼,振寒,少腹腫,食怏怏,繞臍痛,足逆冷,不嗜食,身體不仁,寒疝引腰中痛,或身微熱。針入四分,留七呼,可灸三壯。
5.蠡溝∶二穴在足內(nèi)踝上五寸,別走少陽、足厥陰絡(luò)。治卒疝,少腹腫時少腹暴痛,小便不利如癃閉,數(shù)噫,恐悸,少氣不足,腹中痛,悒悒不樂,咽中悶如有息肉狀,背拘急不可俯仰。針入二分,留三呼,可灸三壯。
6.中都∶二穴,一名中 ,在內(nèi)踝上七寸 骨中,與少陰相值。治腸 , 疝,少腹痛,婦人崩中,因產(chǎn)惡露不絕。針入三分,可灸五壯。
7.膝關(guān)∶二穴在犢鼻下二寸陷中。治風(fēng)痹,膝內(nèi)痛引臏不可屈伸,喉咽中痛。針入四分,可灸五壯。
8.曲泉∶二穴水也,在膝內(nèi)輔骨下,大筋上小筋下陷中,屈膝取之。足厥陰脈之所入也,為合。
治女子血瘕,按之如湯浸股內(nèi),少腹腫,陰挺出,丈夫 疝,陰股痛,小便難,腹脅支滿,癃閉,少氣,泄利,四肢不舉,實即身熱,目眩痛,汗不出,目KT KT ,膝痛,筋攣不可屈伸,發(fā)狂,衄血,喘呼,少腹痛引喉咽。針入六分,灸三壯。又云∶正膝屈內(nèi)外兩筋間宛宛中,又在膝曲橫紋頭。治風(fēng)勞,失精,身體極痛,泄水,下利膿血,陰腫, 痛??删娜龎眩樔肓?,留十呼。
9.陰包∶二穴在膝上四寸,股內(nèi)廉兩筋間,足厥陰別走。治腰尻引中腹痛,遺溺不禁。針入六分,可灸三壯。
10.五里∶二穴在氣沖下三寸,陰股中動脈。治腸中滿、熱閉不得溺??删奈鍓?,針入六分。
11.陰廉∶二穴在羊矢下,去氣沖二寸動脈中。治婦人絕產(chǎn)若未經(jīng)生產(chǎn)者。可灸三壯,即有子。針入八分,留七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