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阮左(九月八日) 夏秋暑濕留伏陽明,近加新涼擾動,邪自肺胃干及少陽,寒熱間日而作,咳嗽痰稠,四肢酸倦,便閉溺赤,口苦脘悶,皆由此致,脈弦滑數(shù),舌苔黃膩,陰虛體質(zhì),治宜清解。
鱉血炒柴 胡 知母 金斛 炒竹茹 淡鱉甲(防柴胡無鱉血拌故用此) 地骨皮 杏仁路路通 青蒿子 淡條芩 半貝丸 車前草。
又潮有余波,胃納欠醒,眩暈肢倦,口苦溺赤,此陰虛留濕未清,脈小弦數(shù),治宜清理。
元參 新會皮 鮮佛手 車前草 佩蘭葉 宋半夏 地骨皮 生谷芽 金斛 青蒿子 澤瀉 鮮糯稻苗葉
(公元 605 ~ 617 年)隋.楊上善編注。
原三十卷。已殘缺,現(xiàn)存國內(nèi)本為二十三卷。是《黃帝內(nèi)經(jīng)》的一種早期傳本的注本。
關(guān)于本書的成書年代,有人根據(jù)卷首原題楊上善的頭銜系唐代官職,以及書中個別字避唐諱,因疑楊為唐人,為唐代著作。但此說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見。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阮左(九月八日) 夏秋暑濕留伏陽明,近加新涼擾動,邪自肺胃干及少陽,寒熱間日而作,咳嗽痰稠,四肢酸倦,便閉溺赤,口苦脘悶,皆由此致,脈弦滑數(shù),舌苔黃膩,陰虛體質(zhì),治宜清解。
鱉血炒柴 胡 知母 金斛 炒竹茹 淡鱉甲(防柴胡無鱉血拌故用此) 地骨皮 杏仁路路通 青蒿子 淡條芩 半貝丸 車前草。
又潮有余波,胃納欠醒,眩暈肢倦,口苦溺赤,此陰虛留濕未清,脈小弦數(shù),治宜清理。
元參 新會皮 鮮佛手 車前草 佩蘭葉 宋半夏 地骨皮 生谷芽 金斛 青蒿子 澤瀉 鮮糯稻苗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