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靈樞·大惑論》帝曰∶人之善饑而不嗜食者,何氣使然?岐伯曰∶精氣并于脾,熱氣留于胃,胃熱則消谷,消谷則善饑。胃氣逆上,則胃脘寒,故不嗜食也。
本經(jīng)云∶少火生氣,壯火食氣。胃者,如貯食之鼎,少火在下,聚而不炎,則蒸腐水谷,以生精氣也;壯火者,炎而不聚,則反耗蝕元?dú)?,而不能化水谷也。故如精氣偏并于脾而不輸布,則運(yùn)化失度而胃火外炎,其脘中反寒,故火炎似饑,而脘寒仍不嗜食,以鼎下無火也。仲景曰∶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熱疼,饑不欲食。蓋以厥陰中相火而化邪熱,由胃上沖,故使消渴心熱而似饑,其胃氣逆甚,則不欲食也。
(公元 659 年)唐.李績(蘇敬)撰。五十四卷。原書已佚,內(nèi)容尚散見于《經(jīng)史證類備急本草》中。包括藥圖、圖經(jīng)、本草三部分,收載藥物 844 種, 詳細(xì)介紹性味、產(chǎn)地、效用等 。
學(xué)術(shù)價(jià)值:
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書。開創(chuàng)圖文對照之先例。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靈樞·大惑論》帝曰∶人之善饑而不嗜食者,何氣使然?岐伯曰∶精氣并于脾,熱氣留于胃,胃熱則消谷,消谷則善饑。胃氣逆上,則胃脘寒,故不嗜食也。
本經(jīng)云∶少火生氣,壯火食氣。胃者,如貯食之鼎,少火在下,聚而不炎,則蒸腐水谷,以生精氣也;壯火者,炎而不聚,則反耗蝕元?dú)?,而不能化水谷也。故如精氣偏并于脾而不輸布,則運(yùn)化失度而胃火外炎,其脘中反寒,故火炎似饑,而脘寒仍不嗜食,以鼎下無火也。仲景曰∶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熱疼,饑不欲食。蓋以厥陰中相火而化邪熱,由胃上沖,故使消渴心熱而似饑,其胃氣逆甚,則不欲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