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補(bǔ)氣〕四君子湯參 苓 術(shù) 草
〔補(bǔ)氣〕補(bǔ)中益氣湯見一卷火。
〔補(bǔ)氣〕保元湯見一卷火。
〔理氣〕三因七氣湯見二卷咳嗽。
〔溫散〕五磨飲檳榔 沉香 烏藥 枳實(shí) 木香 磨汁加白酒。
〔降氣〕蘇子降氣湯見二卷失音。
〔解郁〕越鞠丸香附 蒼術(shù) 川芎 神曲 梔子 曲糊丸。
〔斂補(bǔ)〕補(bǔ)肺湯參 五味 紫菀(各八分) 熟地 桑皮(各錢五分) 水煎加白蜜。
〔降涎〕溫膽湯見一卷溫。
〔乘脾〕戊己湯參 苓 術(shù) 草 陳 芍
〔升降〕正氣散見一卷中風(fēng)。
〔溫理〕吳茱萸湯茱萸 參 姜 棗
〔三焦〕丁香五套丸丁香 木香 青皮 橘紅(各五錢) 白術(shù) 茯苓 干姜 良姜(各一兩) 南星半夏(各二兩) 湯浸蒸餅為丸。
〔傷暑〕六和湯見一卷暑。
〔散痞〕半夏瀉心湯見一卷溫。
〔散結(jié)〕沉香化氣丸大黃(酒蒸) 條芩(各二兩) 人參 術(shù)(各三兩)
沉香(五錢,另研) 前四味挫碎,用姜汁、竹瀝,浸曬研末,和沉香末,神曲糊丸。
〔虛滯〕異功散見一卷中風(fēng)。
〔溫行〕治中湯見本卷飲食。
〔痰氣〕二陳湯陳 夏 苓 甘草
〔火郁〕左金丸見一卷火。
〔肝火〕龍膽瀉肝湯龍膽草 黃芩 梔子 澤瀉 生地 木通 車前 當(dāng)歸 柴胡 甘草
〔肝火〕戊己丸見本卷飲食。
〔清泄〕火郁湯連翹 薄荷 黃芩 桃仁 麥冬 甘草 郁金 栝蔞 竹葉
〔溫散〕烏沉湯烏藥 沉香 人參(各一兩) 炙草(五錢) 每服五錢,入姜三片,煎成,加鹽一字。
〔消導(dǎo)〕大和中飲見本卷飲食。
〔消食〕保和丸見二卷痰飲。
〔理瘀〕血瘀湯丹皮 紅曲 紅花 降香 蘇木 山楂 桃仁 韭汁 甲片
〔噯氣〕代赭旋復(fù)湯
〔呃忒〕橘皮竹茹湯見本卷嘔吐。
〔止痛〕木香調(diào)氣散見一卷中風(fēng)。
〔噎膈〕神香散丁香 蔻仁
〔噎膈〕膈噎膏見本卷噎膈。
〔怒傷〕解肝煎陳 夏 苓 樸(各錢半) 蘇葉 白芍(各一錢) 砂仁(七分)
〔氣厥〕蘇合香丸見一卷中風(fēng)。
(公元 1694 年)清.汪昂(讱庵)著。四卷。 選擇臨床常用藥 460 種,以藥性病情互相闡發(fā),論述扼要。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補(bǔ)氣〕四君子湯參 苓 術(shù) 草
〔補(bǔ)氣〕補(bǔ)中益氣湯見一卷火。
〔補(bǔ)氣〕保元湯見一卷火。
〔理氣〕三因七氣湯見二卷咳嗽。
〔溫散〕五磨飲檳榔 沉香 烏藥 枳實(shí) 木香 磨汁加白酒。
〔降氣〕蘇子降氣湯見二卷失音。
〔解郁〕越鞠丸香附 蒼術(shù) 川芎 神曲 梔子 曲糊丸。
〔斂補(bǔ)〕補(bǔ)肺湯參 五味 紫菀(各八分) 熟地 桑皮(各錢五分) 水煎加白蜜。
〔降涎〕溫膽湯見一卷溫。
〔乘脾〕戊己湯參 苓 術(shù) 草 陳 芍
〔升降〕正氣散見一卷中風(fēng)。
〔溫理〕吳茱萸湯茱萸 參 姜 棗
〔三焦〕丁香五套丸丁香 木香 青皮 橘紅(各五錢) 白術(shù) 茯苓 干姜 良姜(各一兩) 南星半夏(各二兩) 湯浸蒸餅為丸。
〔傷暑〕六和湯見一卷暑。
〔散痞〕半夏瀉心湯見一卷溫。
〔散結(jié)〕沉香化氣丸大黃(酒蒸) 條芩(各二兩) 人參 術(shù)(各三兩)
沉香(五錢,另研) 前四味挫碎,用姜汁、竹瀝,浸曬研末,和沉香末,神曲糊丸。
〔虛滯〕異功散見一卷中風(fēng)。
〔溫行〕治中湯見本卷飲食。
〔痰氣〕二陳湯陳 夏 苓 甘草
〔火郁〕左金丸見一卷火。
〔肝火〕龍膽瀉肝湯龍膽草 黃芩 梔子 澤瀉 生地 木通 車前 當(dāng)歸 柴胡 甘草
〔肝火〕戊己丸見本卷飲食。
〔清泄〕火郁湯連翹 薄荷 黃芩 桃仁 麥冬 甘草 郁金 栝蔞 竹葉
〔溫散〕烏沉湯烏藥 沉香 人參(各一兩) 炙草(五錢) 每服五錢,入姜三片,煎成,加鹽一字。
〔消導(dǎo)〕大和中飲見本卷飲食。
〔消食〕保和丸見二卷痰飲。
〔理瘀〕血瘀湯丹皮 紅曲 紅花 降香 蘇木 山楂 桃仁 韭汁 甲片
〔噯氣〕代赭旋復(fù)湯
〔呃忒〕橘皮竹茹湯見本卷嘔吐。
〔止痛〕木香調(diào)氣散見一卷中風(fēng)。
〔噎膈〕神香散丁香 蔻仁
〔噎膈〕膈噎膏見本卷噎膈。
〔怒傷〕解肝煎陳 夏 苓 樸(各錢半) 蘇葉 白芍(各一錢) 砂仁(七分)
〔氣厥〕蘇合香丸見一卷中風(fē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