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某 痔血延久不痊,便后血色鮮紫,雖似腸胃遠(yuǎn)血,然恐腸盡肛頭舊損所滲,沿便之一線而來,尾閭不禁,滄海易枯,無怪面色萎悴也。治用涼以潤之,黑以止之,固以攝之?;泵祝ǔ矗?、柿餅( )、烏梅(蒸爛)、側(cè)柏葉(搗汁)、地榆(炒)、百草霜、熟地(杵膏),加煉蜜丸,服效。
王 氣虛下陷,痔墜腫痛,兼脫肛膿血,用補(bǔ)中益氣湯加槐米、茯苓,外用牡蠣粉、黃柏面安紙上,承以布托肛入,數(shù)次效。
某 便燥出血,痔核腫痛。參東垣潤燥通幽二湯,用熟地、生地、桃仁、麻仁、紅花、當(dāng)歸(酒潤)、杏仁、甘草、枳殼,蜜丸。此入血分潤燥結(jié),服效。
(公元 1150 年)宋.劉昉(方明)著。四十卷。論病源形色、初生病及小兒各科疾病,分為 40 門,每門又各分子目。
《幼幼集成》(公元 1750 年)清.陳復(fù)正(飛霞)著。六卷。辨驚風(fēng)及對小兒勿濫用寒涼,以免傷敗脾胃等,均有較好見解。闡述小兒病的病因治療比較詳備。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某 痔血延久不痊,便后血色鮮紫,雖似腸胃遠(yuǎn)血,然恐腸盡肛頭舊損所滲,沿便之一線而來,尾閭不禁,滄海易枯,無怪面色萎悴也。治用涼以潤之,黑以止之,固以攝之?;泵祝ǔ矗?、柿餅( )、烏梅(蒸爛)、側(cè)柏葉(搗汁)、地榆(炒)、百草霜、熟地(杵膏),加煉蜜丸,服效。
王 氣虛下陷,痔墜腫痛,兼脫肛膿血,用補(bǔ)中益氣湯加槐米、茯苓,外用牡蠣粉、黃柏面安紙上,承以布托肛入,數(shù)次效。
某 便燥出血,痔核腫痛。參東垣潤燥通幽二湯,用熟地、生地、桃仁、麻仁、紅花、當(dāng)歸(酒潤)、杏仁、甘草、枳殼,蜜丸。此入血分潤燥結(jié),服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