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類證治裁》 附方

    作者: 林佩琴

    〔驗胎〕探胎飲川芎為末,空心,煎艾湯調(diào)下。腹動者胎也,臍下動者瘕也,不動者血凝也。

    〔胞阻〕膠艾四物湯見本卷調(diào)經(jīng)。

    〔腹痛〕當歸芍藥湯見本卷調(diào)經(jīng)。

    〔惡阻〕參姜半夏湯參 姜 半夏

    〔通治〕當歸飲見本卷調(diào)經(jīng)。

    〔惡阻〕半夏茯苓湯半夏 陳皮 砂仁(各一錢) 茯苓(二錢) 炙草(五分) 烏梅(二個) 姜 棗水煎。經(jīng)謂∶無陰則嘔,用烏梅以斂陰也。

    〔惡阻〕茯苓丸赤苓(五錢) 人參 桂心 干姜(各一錢) 半夏 陳皮(各一兩) 白術(shù) 炙草 枳殼葛根(各五錢) 煉蜜為丸。

    〔惡阻〕白術(shù)湯炒白術(shù)(一兩) 人參(五錢) 丁香(二錢半) 甘草(一錢) 每服二錢,加生姜水煎。

    治胃虛吐水十余日水漿不得下者。

    〔惡阻〕二香散香附(一兩) 藿香葉 甘草(各二錢) 為末,每服二錢,開水調(diào)下。

    〔嘔脹〕竹茹湯參 橘 麥 術(shù)(各一兩) 濃樸 赤苓(各五錢) 甘草(二錢半) 為末,每服五錢,加姜五片、竹茹五錢,水煎。

    〔胃寒〕人參丁香散人參(五錢) 丁香 藿香(各二錢半) 每服五錢。

    〔氣逆〕縮砂散砂仁(研二錢) 姜汁調(diào)米飲下。

    〔脾虛〕六君子湯見一卷中風。

    〔胃虛〕橘皮湯橘皮 竹茹 人參 白術(shù)(各二錢) 濃樸(錢半) 姜(一錢)

    〔停滯〕香砂湯木香 砂仁

    〔食滯〕小和中飲山楂 扁豆(各二錢) 陳皮 茯苓 濃樸(各錢半) 炙草(五分) 姜(三片)

    〔脹滿〕香殼散香附 枳殼(俱炒) 每服二錢,白湯調(diào)下

    〔肝氣〕解肝煎見三卷諸氣。

    〔痰氣〕七氣湯見二卷咳嗽。

    〔中寒〕溫胃飲見一卷中風。

    〔胎漏〕安胎當歸湯歸 芎 人參 阿膠(各一兩) 艾葉(一把) 大棗(十二枚)

    〔氣虛〕四君子湯參 苓 術(shù) 草

    〔胎動〕鉤藤湯鉤藤 當歸 茯神 人參 桔梗 桑寄生(各一錢)。

    〔發(fā)熱〕加味逍遙散見一卷火。

    〔傷損〕八珍湯見一卷中風。

    〔除濕〕升陽除濕湯見一卷濕。

    〔肝脾〕加味歸脾湯歸脾湯見二卷勞瘵,此再加山梔、柴胡。

    〔風熱〕防風黃芩湯防風 條芩 酒糊丸,酒下三五十丸。或防風一味,白湯調(diào)下。

    〔尿血〕續(xù)斷湯當歸 生地(各一兩) 續(xù)斷 白芍(各五錢) 每服二錢,蔥白湯調(diào)下。

    〔滲熱〕導赤散見一卷溫。

    〔肝火〕小柴胡湯見一卷溫。

    〔血熱〕四物湯地 芍 歸 芎

    〔暑渴〕益元散見一卷溫。

    〔胎動〕安胎散地 芍 歸 芎(各一錢) 阿膠 艾葉 草 地榆(各一錢) 加姜、棗,水煎。

    〔氣喘〕紫蘇飲蘇葉(二錢) 大腹皮 歸 芍 芎 陳(各一錢) 參 草(各五分)

    加姜、蔥白,水煎。

    〔安胎〕十圣散地 芍 歸 芎(各一錢) 參 術(shù) 砂仁(各五分) 續(xù)斷 甘草(各八分)

    〔胎損〕益母地黃湯生地 益母(各二錢) 歸 (各一錢)

    〔補脾〕異功散見一卷中風。

    〔氣虛〕保元湯見一卷火。

    〔胎損〕安胎飲芩 蘇 術(shù) 歸(各一錢) 芎 芍(各八分) 陳皮 香附 砂仁 大腹皮 炙草(各六分)

    〔胎大〕達生散大腹皮(三錢) 參 術(shù) 歸 芍 陳 蘇(各一錢) 砂仁 枳殼(各五分)

    炙草(二錢) 水煎。

    〔胎肥〕瘦胎飲血余(錢半) 歸 芍 芎 枳 草 木香(各一錢) 乳香(另研,五分) 為細末,白湯調(diào)下。

    〔胎大〕枳殼散枳殼(麩炒,四兩) 炙草(二兩) 為末,白湯調(diào)下。

    〔固胎〕胎元飲參 歸 芍 杜仲(各二錢) 熟地(三錢) 白術(shù)(錢五分) 陳 草(各一錢) 水煎。

    氣虛加黃 ,虛寒加炮姜。

    〔固胎〕泰山盤石散參 歸 芩 續(xù)斷(各一錢) 芎 地 芍(各八分) 白術(shù)(二錢) 炙草砂仁(各五分) 糯米(二撮)

    〔保孕〕千金保孕丸杜仲(四兩,糯米炒斷絲) 續(xù)斷(二兩,酒洗) 以山藥粉糊丸桐子大。

    每服八九十丸,空心米飲下。忌酒醋。

    〔發(fā)熱〕圣愈湯見二卷勞瘵。

    〔發(fā)熱〕十全大補湯見一卷中風。

    〔補血〕當歸補血湯見本卷崩漏。

    〔補中〕補中益氣湯見一卷中風。

    〔子煩〕竹葉湯茯苓 麥冬 防風 黃芩(各二錢) 竹葉(十片)

    水煎。一方有人參、山梔,無黃芩。張石頑加人參一錢,粳米一合。

    〔煩躁〕生脈散見一卷暑。

    〔火乘〕麥冬湯見一卷暑。

    〔心煩〕犀角散犀角尖(磨汁) 地骨 條芩 麥冬 甘草(各五分) 赤苓(二錢) 入竹瀝一合,溫服。

    〔躁熱〕竹茹湯淡竹茹(一兩) 水煎。

    〔腎躁〕加減地黃湯生地 山藥 丹皮 萸肉 茯苓 杜仲 續(xù)斷 五味 阿膠 水煎。

    〔煩躁〕知母丸知母(炒二兩) 為末,棗肉丸彈子大。每一丸,人參湯下。

    〔子懸〕當歸湯人參 當歸(各二錢) 阿膠 炙草(各一錢) 加連須蔥白,水煎。

    〔水腫〕千金鯉魚湯苓 術(shù)(各五錢) 歸 芍(各三錢) 陳皮(二錢) 分兩服,以鯉魚一個去鱗、腸,水煮熟,取鯉魚汁盞許,加姜同煎,溫服四五次。

    〔子腫〕全生白術(shù)散白術(shù)(一錢) 姜皮 陳皮 茯苓皮 大腹皮(各五分) 為末,米飲下。

    〔子氣〕天仙藤散天仙藤(即青木香藤微炒) 香附 烏藥 陳皮 炙草 蘇葉 木瓜 生姜等分,水煎。

    〔子嗽〕百合散百合 紫菀 麥冬 桔梗 桑皮(各一兩) 甘草(五錢) 竹茹(一團) 為末,每服八錢,入蜜煎服。

    〔風嗽〕香蘇散香附 紫蘇(各三錢) 陳皮(一錢) 甘草(七分) 姜 蔥 煎服??燃有尤?、桑皮。傷風自汗加桂枝。

    〔寒嗽〕小建中湯見一卷傷風。

    〔火嗽〕紫菀湯紫菀 天冬(各一錢) 桔梗 炙草 桑皮 杏仁(各三分) 竹茹(一分)

    和蜜,溫服。

    〔化痰〕二陳湯見一卷中風。

    〔子癇〕羚羊角散見五卷厥。

    〔子淋〕本事安營散人參 細辛 當歸 甘草 燈草 木通 滑石 麥冬 為末。每服二錢,麥冬湯下。

    〔陰虛〕六味丸見一卷中風。

    〔陽虛〕腎氣丸見二卷虛損。

    〔溺澀〕導赤散見一卷溫。

    〔肺熱〕黃芩清肺飲見一卷火。

    〔利溺〕葵子茯苓湯冬葵子(五兩五錢) 白茯苓(二兩) 為末。每服三錢,米湯下。

    〔遺溺〕千金白薇散白薇 白芍 等分為末,酒服方寸匕。

    〔轉(zhuǎn)胞〕參術(shù)飲見七卷轉(zhuǎn)胞。

    〔熱病〕蔥豉湯見一卷溫。

    〔溫熱〕千金石膏大青湯石膏(八錢) 大青 黃芩(各三錢) 前胡 知母 梔子仁(各四錢)

    蔥白(四條) 水煎溫服。

    〔孕瘧〕養(yǎng)胃湯見三卷脾胃。

    〔孕瘧〕清脾飲見四卷陰瘧。

    〔痰瘧〕柴陳煎小柴胡湯合二陳湯。

    〔升陽〕舉元煎見三卷飲食。

    〔久痢〕理中湯見一卷中風。

    〔痢脹〕濃樸湯見七卷二便不通。

    〔白痢〕甘草干姜湯甘草(四兩) 干姜(二兩)

    〔赤白〕樸姜參甘半夏湯樸 姜 參 草 夏 姜 棗

    〔熱痢〕芩芍湯芩 芍 草

    〔后重〕香連丸見四卷痢。

    〔血痢〕連理湯見一卷暑。

    〔血痢〕三物膠艾湯阿膠 艾葉 石榴皮 等分,水煎。

    〔陰虛〕駐車丸見四卷痢。

    〔熱痢〕白頭翁湯見四卷痢。

    〔久痢〕千金膠艾榴皮湯即三物膠艾湯。

    〔中暑〕黃連香薷飲見一卷中風。

    〔傷暑〕十味香薷飲五物香薷飲加 木瓜 參 陳 術(shù)

    〔傷暑〕五物香薷飲見一卷中風。

    〔頭痛〕川芎茶調(diào)散見一卷傷風。

    〔心氣〕火龍散川楝子 茴香(各炒三錢) 艾葉(鹽炒錢半) 水煎。

    〔心痛〕產(chǎn)寶丸芎 歸 苓 樸(各一兩) 分二服。

    〔寒食〕正氣散見一卷中風。

    〔腰痛〕通氣散故紙瓦上炒香研末。先嚼核桃肉一個,溫酒調(diào)故紙末三錢。

    〔腎虛〕大補元煎見一卷中風。

    〔血下〕苧根湯生地 苧根(各二兩) 歸 芍 草 阿膠(各一兩) 分三服,水煎。

    〔孕癰〕千金托里散參 草 芎 歸 桂 防 芷 桔 芍 天冬 連翹 忍冬 生姜

    〔胎死〕脫花煎當歸(七錢) 川芎 牛膝(各二錢) 車前子(錢半) 桂心 紅花(各一錢) 水煎。

    如胎死不下,加樸硝三錢。

    〔胎死〕平胃散見一卷中風。

    〔腹冷〕香桂散麝香(五分) 桂心(二錢) 酒下。

    〔腹冷〕黑神散見二卷血。

    〔產(chǎn)難〕黑龍丹五靈脂 當歸 生地 川芎 良姜(各二兩) 以上入砂罐內(nèi),鹽泥封固, 紅研細。

    入百草霜(三錢) 乳香 硫黃 琥珀 花蕊石( ,各研三錢) 共和糊丸彈子大。臨服, 紅,入姜汁浸服,酒下。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