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公元 536 年? )梁.陶弘景(隱居)注。七卷。原書己佚,內(nèi)容尚散見于《經(jīng)史證類備急本草》中。集注是在《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基礎(chǔ)上進行整理, 又增藥 365 種, 分為玉石、草、木、果、 菜,有名未用六類。
學術(shù)價值:
首創(chuàng)用自然屬性分類方法。確立綜合本草的基本格式。
(公元 1116 年)宋.寇宗奭撰。二十卷。載藥物 460 種,闡發(fā)藥性較詳盡,并指出用藥要結(jié)合年齡老少、體質(zhì)強弱、疾病新久等,對辨認藥物的真?zhèn)蝺?yōu)劣亦有詳細闡述。
(公元 1564 年)明.李時珍(東璧,瀕湖)著。一卷。論述脈象 27 種,對于脈的體狀、相類、主病都作了七言歌括,便于誦讀學習。并批解了高陽生的《脈訣》。
水天輪廓碧云通,金木戰(zhàn)西風,且知潮隨日落,慘淡處火燒空。初若線,繼如虹,繞青宮。望中目斷,夢后魂銷,問甚神瞳。
此癥左右白睛,盡變粉藍深碧之色。今雖無害,而源遠流長,將來莫窮止境。所以然者,金德本白,被風木郁蒸,青氣游出,逼入氣輪,青白混融,致成藍碧。夫木承金制,尚能為禍,顧主弱賊強,焉不肆其暴戾。且風生水動,乙癸同源,瞳神必有大小之患。神不大小,只微碧而澀,系上膈潛伏虛火,與脾肺之絡(luò)微有濕熱,秋天人多見之,俗呼稻芒眼是也。有小兒白睛微變青色,黑睛稍帶白色,黑白之間赤環(huán)如帶,此心火乘金,金木交戰(zhàn)。緣平素病困已久,服藥過當,肝邪抑郁不舒,曲直動搖,內(nèi)傷元氣,元氣一虛,肝邪愈固,乃所謂淫熱者,亢而侮金,金者兵象,不勝則失機。目為五行正色,金木相敵,風氣雜作,故宜青者而白,宜白者而青也。倘更腹?jié)M飧泄,則木火又犯脾土,疳食必矣。又中年人,脾腎衰甚,不能資生養(yǎng)化,致木失春榮,視物如煙樹云林,或瞳子高低不平,色濁如淤泥,赤帶抱風輪而系。再常內(nèi)勞外感,厥癥之變,有非毛穎所能殫述。統(tǒng)以花果合歡丸,經(jīng)歲長服,黑自各還本色。愚按淫者過也,溢也。淫熱者,猶言濕熱浸淫也,當指母而言。蓋母有熱邪,子資氣稟,熱遂傳入。反克者,正本制邪,邪盛則害正。如上證金能勝木,肝邪安能入肺。蓋金衰木旺,反其所克。譬以小刀劈大木,木未損而刀早折矣。倪氏撰淫熱反克之病,有云足厥陰木妊子火,子以淫勝,禍發(fā)反克,故肝受克而目亦受病也。由斯說,是生木者其火,勝木者亦其火也。豈心有大小,而火分君相乎。讀者澄懷體認,自應(yīng)翻怒為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