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香連丸

    《中國藥典》:香連丸處方

    黃連(吳茱萸制)800g 木香200g

    性狀

    為淡黃色至黃褐色的水丸;氣微,味苦。

    炮制

    上二味,粉碎成細(xì)粉,過篩,混勻,每100g粉末用米醋8g加適量的水泛丸,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

    清熱燥濕,行氣止痛。用于濕熱痢疾,里急后重,腹痛泄瀉;菌痢,腸炎。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3~6g,一日2~3次;小兒酌減。

    貯藏

    密閉,防潮。

    摘錄《中國藥典》《政和本草》卷七引《李絳兵部手集方》:香連丸處方

    宣連 青木香各等分

    制法

    上藥,同搗篩,白蜜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赤白痢疾。

    用法用量

    空腹時用溫開水送下20~30丸。每日二三次。其久冷人,即用煨熟大蒜作丸服。

    摘錄《政和本草》卷七引《李絳兵部手集方》《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三:香連丸別名

    豆蔻香連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十)。

    處方

    木香15克 黃連22.5克(去須微炒)訶黎勒15克(煨,用皮)肉豆蔻122枚(去殼)丁香7.5克

    制法

    上藥搗羅為末,以燒飯和丸,如黍粒大。

    功能主治

    治小兒乳食不節(jié),腸胃虛弱,冷熱失調(diào),下赤白痢,腹內(nèi)癘痛,日夜頻作,不欲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以粥飲送下5丸,日三四服。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三《圣濟(jì)總錄》卷七十五:香連丸處方

    木香 黃連(去須,炒)甘草(炙,銼)肉豆蔻(去殼)

    制法

    上四味,等分,搗羅為末,砂糖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熱痢。

    用法用量

    每次15丸,空腹時用米湯下,更以意加減。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七十五《雞峰普濟(jì)方》卷十四:香連丸處方

    黃連 地榆 赤石脂各60克 龍骨 阿膠 木香 艾葉 黃芩各30克 肉豆蔻45克 使君子22.5克 赤芍藥30克

    制法

    上為細(xì)末,醋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便泄下痢,日夜無數(shù),怠墮力少,米谷不化,膿血相雜,臍腹癘痛,痞滿腸鳴,里急后重。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烏梅米飲下,不拘時。

    摘錄《雞峰普濟(jì)方》卷十四《儒門事親》卷十二:香連丸處方

    木香 訶子肉(面炒)黃連(炒)各15克 龍骨6克

    制法

    上為細(xì)末,飯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

    治濕熱痢無積滯者。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米飲湯下。

    摘錄《儒門事親》卷十二
更多中藥材
  • 處方五苓散加阿膠1錢,川芎1錢,炙草1錢,當(dāng)歸3錢,艾葉3錢,白芍4分,熟地4分。功能主治尿血,其人素好色,屬虛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錄《嵩崖尊生》卷八......
  • 處方滴花燒酒1盞,潮腦7錢,阿片煙膏。功能主治跌撲內(nèi)損,風(fēng)濕走注,支節(jié)酸疼,閃腰挫氣諸般形體之癥。用法用量和勻,重湯頓熱,以棉紗線蘸透,乘熱摩搨患處。摘錄《飼鶴亭集方》......
  • 處方羊肉1腳子(卸成事件),草果5個,良姜2錢。功能主治補(bǔ)中益氣。主用法用量上藥同熬成湯,濾凈,下羊肝醬同取清汁,入胡椒5錢。另羊肉切片,羊尾子1個,羊舌1個,羊腰子1付,各切甲葉,蘑菇2兩,白菜一同下清汁、鹽、醋調(diào)和。摘錄《飲膳正要》卷一......
  • 處方真芝麻油2斤4兩(浸后藥,春5、夏3、秋7、冬10日),當(dāng)歸1兩,川芎1兩,防風(fēng)1兩,白芷1兩,肉桂1兩,木鱉仁49粒,蓖麻仁25粒,巴豆仁49粒,穿山甲7大片,槐枝30寸,柳枝30寸。制法上藥油浸足日期,用文武火煎至藥焦為度。以3-5......
  • 《重訂嚴(yán)氏濟(jì)生方》:阿魏丸處方木香(不見火)檳榔各15克 胡椒 阿魏(用醋化開,旋入)各7.5克制法上為細(xì)末,用阿魏膏子并粟米飯,杵和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氣積、肉積,心腹臌滿,結(jié)塊疼痛?;蛞{肋疼痛,或痛連背膂,不思飲食者。用法用量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