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著成于東漢時代以前)。
三卷。原言已佚,散見《經(jīng)史證類備急本草》中,今有清.孫星衍等輯本若干種。 本書收藥物 365 種,分為上、中、下三品,是后漢以前藥物學的總結(jié)。
學術價值:
文獻價值:我國現(xiàn)存最早之藥學著作。
理論價值:初步奠定了藥學理論之基礎。
實用價值:記載之藥物,大多樸實有驗,歷用不衰。
查古籍
(約著成于東漢時代以前)。
三卷。原言已佚,散見《經(jīng)史證類備急本草》中,今有清.孫星衍等輯本若干種。 本書收藥物 365 種,分為上、中、下三品,是后漢以前藥物學的總結(jié)。
學術價值:
文獻價值:我國現(xiàn)存最早之藥學著作。
理論價值:初步奠定了藥學理論之基礎。
實用價值:記載之藥物,大多樸實有驗,歷用不衰。
龍膽草 當歸 防風 羌活 山梔仁 芎 大黃(各等分)
青者,東方木神,于人為肝。瀉青者,蓋木忌蔽密,必伐去枝葉,始通風而不生蟲。肝屬木,忌血旺與氣郁。
血旺則善怒,氣郁則筋脈不舒。風火相循而起,發(fā)為頭痛,目赤腫,翳障,熱淚,坐臥不寧,本經(jīng)謂之木火自焚。
不圖急治,安望其條達。故用大黃、草龍膽、山梔仁苦寒下行,直入厥陰而折之。羌活、防風、芎 ,氣雄能走,從其性而升之。用當歸者,以辛溫潤其燥,就以辛溫補其血,是亦瀉青之一法也。雖然青乃春陽發(fā)榮之色,化物之源也。世醫(yī)皆執(zhí)東方常實,有瀉無補,目病屬肝,肝常有余,肝無補法諸說,起手便是平肝。不知五行之中,惟木懷仁向榮,非如前癥,而用前藥,譬以板斧伐條,標雖速去,本則隨枯,來春杳無所生矣。春無所生,則夏長、秋收、冬藏者何物乎?故余每救敗癥,從養(yǎng)陰益陽者居多。否則議和議瀉,然終以益補收效。此何以故?蓋病多假實真虛,而藥只有瀉無補,饑腸寒骨,強自支持,因衣以綈袍,食以豆粥,猶久旱得雨,嚴寒出日,有不解其郁悶者乎。必曰肝無補法,此門外漢子。憑卿用卿法,我自用我法也。
詩曰∶瀉青莫漫防龍膽,羌活大黃當檢點,至乃芎 梔子仁,癥非如上任煎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