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目經(jīng)大成》 五積散三十一

    當歸 芎 桔梗 茯苓(各一錢五分) 干姜 肉桂 半夏 蒼術(shù) 濃樸 芍藥 甘草(各一錢) 麻黃 白芷橘皮 枳殼(各六分)

    此方能治寒積、食積、氣積、血積、痰積,故名五積。究其義,麻黃、白芷精專解表,甘草、芍藥德合和里,蒼術(shù)、濃樸平胃中之敦阜,橘皮、枳殼發(fā)膜原之蘊藏,姜、桂、芎、歸入血分,兼祛寒濕,半夏、苓、桔逐浮飲,更豁頑痰。蓋陰陽表里通用之劑也。外感風寒,內(nèi)傷生冷,身熱無汗,頭痛目暴發(fā),服亦準。元氣素虛人,出麻黃、蒼術(shù)、枳殼,入?yún)⑿g(shù)。再肢冷自汗,加附子、生黃 。

    詩曰∶五積枳橘陳成殼,芷芎姜桂蒼于補,麻黃半夏采苓歸,草梗刪除看芍藥。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