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目經(jīng)大成》 瓊玉膏十六

    赤石脂、花蕊石、盧甘石、輕粉俱細研飛,各五錢,象皮略炙研粉,乳香、沒藥各三錢,冰片二錢,麝一錢,黃蠟、白蠟各一兩,麻油四兩。先將麻油煎沸,次入黃白蠟,次乳沒,次三石,退火,下輕粉、象皮,待冷入片、麝,研勻。過硬加熟豬油。治一應瘡瘍,日久潰爛,不生肌,不合口,神效。

    經(jīng)曰∶氣傷痛,形傷腫。又曰∶先痛而后腫,氣傷形也。先腫而后痛,形傷氣也。凡人毒發(fā)腫痛,責以形氣兩傷。然在皮膚某經(jīng)某絡,外可直指,投藥刻期能愈。故是科分道揚鑣,在處不乏人。今曰日久潰腐,及大病已除,只肌冷濕淫,未易斂口,爰用石脂、甘石、花蕊、輕粉解毒以除濕,乳香、沒藥、冰、麝、麻油溫肌以行濕,象皮、黃白蠟固衛(wèi)以止?jié)?,如此日換一紙,不數(shù)旬準痊。

    上方本外科收功善后之藥,錄入本經(jīng),蓋夾拳毛痂落,涂臉上能滅瘢,及因毒漏睛、痰核,砭灸皮爛,久久而不愈者。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張志聰
  • 作者:
  • 作者:
    李東垣
  • 《冷廬醫(yī)話》(公元 1897 年)清.陸以湉(定圃)著。五卷。卷一論“醫(yī)范”“醫(yī)鑒”“慎疾”“保生”“求醫(yī)”“診法”“ 用藥”;卷二論古人今人,古書今書;卷三、四、五論病,推究每證的虛實原委,指出醫(yī)家的利弊。近人從陸氏《冷廬雜識》中摘出其論醫(yī)語作為補編 。

    作者:
  • 作者:
    凌曉五
  • 作者:
    不詳
  • 作者:
  • (公元495 ~ 499 年)南齊、龔慶宣著。五卷。現(xiàn)存最早的外科專書,主要有外傷、癰疽、濕疹、疥癬等。對疔疽引起的膿毒血癥的早期治療,外傷腸出的醫(yī)護,切口引流的部位以及消毒 手術(shù)等方面有獨到之處。

    作者:
    龔慶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