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疫論》(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查古籍
《溫疫論》(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溫病條辨》(公元 1798 年)清.吳瑭(鞠通)著。六卷。依據(jù)葉桂的溫?zé)岵W(xué)說,明確溫病分三焦傳變、闡述風(fēng)溫、溫毒、暑溫、濕溫等病證的治療,條理分明。
貫通傷、鈍器傷、放射性治療、外科手術(shù)都可損傷尿路(腎臟、輸尿管、膀胱和尿道)。最常見的癥狀是血尿、少尿和疼痛。這些外傷可引起觸痛、腫脹、血腫。若損傷嚴(yán)重,還可能導(dǎo)致嚴(yán)重的低血壓(休克)。因代謝廢物必須不斷地經(jīng)腎臟從血中濾出,然后經(jīng)尿路排出體外(見第122節(jié)),所以任何干擾這種過程的外傷,都可能是致命的。及時診斷和治療可防止尿路永久性損傷,甚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