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保嬰撮要》 蛔蟲

    作者: 薛鎧

    巢氏云∶蛔蟲者,九蟲之一也,長尺許,或五六寸者,因臟腑虛弱,及食甘肥而動,其動則腹中攻痛,或作或輟,口吐涎水,貫心則死,用使君子丸之類下之。錢仲陽云∶吐水不心痛者,胃冷也,吐沫心痛者,蟲痛也,與癇相似,但目不斜,手不搐耳,安蟲散主之。田氏云∶蟲痛者,啼哭俯仰,坐臥不安,自按心腹,時時大叫,面色青黃,唇色兼白,目無睛光,口吐涎沫也。若因胃冷即吐,用理中湯加炒川椒五粒、檳榔五分煎下烏梅丸。古云∶蟲蝕上部,則上唇有白點,蟲蝕下部,則下唇有白點。腹中諸蟲,望前其頭向上,望后其蟲向下。

    如欲用藥,先以豬肝油炙香,令兒聞其香味,使蟲頭向上,則藥易伏。若中氣虛而蟲不安者,但調補脾胃自安。丹溪先生云∶冬月吐蟲,多是胃氣虛寒。用錢氏白術散加丁香二粒主之。

    治驗一小兒患蟲動心痛,先服大蕪荑湯下瘀穢,反作嘔少食,右腮鼻準白中兼黃,此脾肺氣虛也,用異功散二服稍應,更加炮姜,一劑而安。

    一小兒吐瀉將愈,心痛吐水,手足并冷,忽自手按心腹,此胃氣虛寒,類乎蟲痛也,用益黃散而愈。

    一小兒病后吐水,心間作痛,余謂胃氣虛寒,用五味異功散而愈。后每吐,凡患病,飲食不進,手足并冷,即吐水心痛,余用前散加升麻、柴胡即愈?;蛴弥鹣x之劑,前癥益甚,更加腹痛重墜,余用補中益氣湯加炮姜,治之而愈。

    使君子丸治五疳,脾胃不和,心腹膨脹,時復作痛,不食漸瘦,并宜服之。

    使君子肉(一兩) 濃樸(制) 橘紅 白芍藥 甘草(炒) 川芎(各一錢)

    上為末,蜜丸如皂角子大。每服一丸,陳米飲化下。

    安蟲散治蟲痛。

    胡粉(炒) 鶴虱(炒) 川楝子 檳榔(各二錢) 白礬(枯,二錢半)

    上為末,每服三五分,米飲調下。

    烏梅丸治蛔厥當吐蛔,今反靜而復煩,此為臟寒,蛔上入其膈,故須臾復止,得食而嘔又煩,蛔聞臭當自吐。及治久痢。(方見傷風咳嗽)

    理中湯(方見冷瀉)

    大蕪荑湯(方見疳癥)

    異功散(方見內釣)

    白術散(方見積痛)

    益黃散(方見脾臟)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薛己
  • 《外科正宗》(公元 1617 年)明.陳實功(若虛,毓仁)著。四卷。所敘疾病百余種,每病列病理、癥狀、診斷、治法、成敗病案,最后選列方劑。既重視內治,也強調外治,既主張早期手術,又反對濫施針刀。對截肢術、下頷正復術、死骨剔除術、鼻瘜肉摘除術、痔漏手術等有所發(fā)展。

    作者:
  • 《外科理例》(公元 1531 年)明.汪機(石出、省之)著。七卷,附方一卷。分 154 門、附方 165 個。主張治外科必須根據人體內部的情況,然后求之于外。

    作者:
  • 《外科精義》(公元 1335 年)元.齊德之著。二卷。參諸家方論有關瘡腫之說,首載診候,次論血、氣、色、脈、后敘癰、疽、瘡、腫的治療等。強調整體觀念,倡導攻補兼施。

    作者:
  • 《外科精要》(公元 1263 年)宋.陳自明(良甫)著。三卷。以外科命名之較早者。對癰疽瘡瘍等癥的因癥診治等,尤其對癰疽的淺深、寒熱、虛實、緩急、吉兇生死的辨析,集各家之言,并自立要領 而成書。

    作者:
  • 作者:
  • 作者:
    徐直銈
  • 作者:
    趙宜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