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默克家庭診療手冊》 第186節(jié) 病毒性感染

    病毒是一種比細菌和真菌小的感染微生物,為了復制要依賴一種活的細胞。病毒先吸附于某種特定類型的活細胞上,再進入細胞內(nèi)。病毒釋放出自身的脫氧核糖核酸(DNA)或核糖核酸(RNA),它們含有復制新病毒顆粒的遺傳信息,并采取控制細胞代謝的某些過程。然后在細胞內(nèi)制造病毒的成分,經(jīng)適當?shù)匮b配后被釋放出細胞,保持其原有的傳染性。

    病毒感染后細胞發(fā)生變化的情況取決于病毒的類型。某些病毒殺傷它們感染的細胞,另一些病毒則改變細胞的功能,使其失去控制,以超過正常的速度進行分裂,成為腫瘤細胞。還有一些病毒將其部分或全部的遺傳信息整合入宿主細胞DNA內(nèi),但呈潛伏或靜止狀態(tài)。直到細胞被某種方式擾亂,病毒得以再次被激活。

    多數(shù)病毒對宿主有選擇性;某些病毒如流感病毒可感染人和各種各樣的動物,但其某些株以某種方式改變后,僅適應于感染某一種動物。人體內(nèi)常見的多數(shù)病毒,僅在人與人間發(fā)生傳播。有些病毒如狂犬病毒和腦炎病毒則主要感染動物,人類僅偶然受染。

    人體有許多特異和非特異的防御機制抵抗病毒感染。物理屏障如皮膚和粘膜可阻遏病毒進入體內(nèi)。感染的細胞也會產(chǎn)生干擾素,干擾素是一種糖蛋白,具有使未感染的細胞產(chǎn)生抵抗病毒的作用。

    如果病毒進入體內(nèi),各種類型的白細胞,如淋巴細胞都具有攻擊和破壞被病毒感染細胞的作用(見第167節(jié))。淋巴細胞有兩種主要類型:即B淋巴細胞和T淋巴細胞。當機體受到病毒攻擊時,T淋巴細胞數(shù)量增加,發(fā)育成熟為輔助T淋巴細胞(TH),TH能輔助抗體形成B淋巴細胞或細胞毒T細胞(殺傷T細胞、TC)以攻擊被特異病毒感染的細胞。T淋巴細胞還能產(chǎn)生化學物質(zhì)(稱為細胞因子),加速T細胞的成熟(見第167節(jié)),并進一步攻擊受病毒感染的細胞。來自TH的細胞因子,能輔助B淋巴細胞衍化為漿細胞,后者產(chǎn)生針對病毒的特異性抗體,使病毒滅活并失去傳染性。

    接種疫苗可使機體獲得免疫。所用的制備疫苗與特異的病毒相似,如流感疫苗和麻疹疫苗,但接種后人體不會引起疾病。機體對疫苗的應答包括特異性T和B淋巴細胞的數(shù)量增加,這樣疫苗產(chǎn)生的免疫就可直接針對特定的病毒。很多疫苗已可用于預防常見的和嚴重的病毒感染,包括流行性感冒、麻疹、腮腺炎、脊髓灰質(zhì)炎、水痘、狂犬病、風疹、甲型和乙型病毒性肝炎、乙型腦炎和黃熱?。ㄒ姷?72節(jié))。有時病毒會發(fā)生突變逃逸疫苗的抗體作用,因而再次接種是必要的。

    對病毒感染的快速保護可通過注射或靜脈輸入免疫球蛋白而達到。免疫球蛋白含有來自其他人體或動物產(chǎn)生的抗體,如去甲型肝炎流行區(qū)旅行,可注射甲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而得到保護。但如與疫苗同時注射可降低某些疫苗如麻疹、脊髓灰質(zhì)炎疫苗的免疫效果。

    抵御病毒的藥物稱抗病毒藥物(見第173節(jié))。抗病毒藥物比抗生素種類要少得多,與抗生素比較,抗病毒藥物研制更困難,要求對病毒的作用更特異,而一般抗病毒藥物更具有毒副作用??股貙Σ《靖腥緹o效,但對有病毒和細菌感染同時存在者,抗生素的使用常常亦是必要的。

更多中醫(yī)書籍